走进吉林市骏威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的废弃菌渣处理场地,传送带正将破碎的菌棒原料送往生物质颗粒生产线。“收集起来的废弃菌渣通过科学发酵,按合理比例复配进行重新出耳,每棒可节省成本费0.2—0.3元左右。”企业技术总监孙文东介绍道,通过与中国农科院郑兴耘教授联合研发的“菌博士”新能源锯末再生技术,企业已实现废弃菌棒全要素利用,年处理量突破万吨。
作为蛟河市首家适用“反向开票”政策的企业,骏威生物在政策落地初期就感受到税惠支持的力度。“收购菌农手中的废弃菌棒能直接开具发票,仅此一项就降低成本10%。”孙文东算起“政策账”时透露,2024以来已累计完成“反向开票”56张,享受组合式税费优惠23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极大资金保障。
吉林蛟河黄松甸镇是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这里约95%以上的农户从事食用菌行业,在以往生产中,使用后的菌棒常被随意堆放或填埋处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如今,堆积如山的废弃菌棒正经历着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的蜕变。随着资源回收企业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反向开票”政策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的深入实施,国家税务总局蛟河市税务局以精准服务助力食用菌产业绿色发展注入税动力。
为确保政策精准落地,蛟河市税务局创新构建“三专”服务机制,即:组建专家团队开展“政策体检”,建立专项台账实施动态监控,设置专岗人员跟踪风险防控。通过“线上数据筛查+线下实地核查”双轮驱动,高效解决各类涉税问题,帮助企业规范建立“反向开票”全流程管理制度。
“‘反向开票’政策不仅破解了农林废弃物收购凭证管理难题,更激活了生态产业链价值。”蛟河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按黄松甸镇年产2亿袋菌棒测算,全面推广菌渣循环利用技术可为菌农增收超6亿元。目前该局已实现废弃菌棒收购、运输、加工全链条涉税服务“一网通办”。
在税惠政策加持下,骏威生物正加快推进“分布式处理+集中化生产”新模式,后续将扩建5个乡镇级转化站点,预计年处理菌棒规模可达2万吨,可带动周边菌农大幅提高年均收入,真正实现“小菌棒”转动“大产业”的绿色发展愿景。(高飞昆朋 张展维)
来源:蛟河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