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肿瘤医院发布文章指出,果糖实际上是肿瘤的“帮凶”,过量摄入果糖会给肝脏带来巨大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脂肪肝等健康问题。
2.人类食品中常见的果糖有两种,一种是天然存在于水果、根类蔬菜等食物中,另一种是蛋糕、饮料中人为添加的含果糖甜味剂。
3.该文梳理了果糖含量超高的食物,包括浓缩果汁、蜂蜜与含糖饮料、加工食品等,提醒消费者适量食用。
4.为减少果糖摄入,建议消费者减少甜饮料摄入、吃水果但少喝果汁、饮食上控糖以及阻断促癌通路。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央广网北京3月17日消息(记者雷妍)日常饮食中,果糖几乎无处不在。果糖等于水果里的糖吗?是不是一种“健康的糖”?近日,浙江省肿瘤医院发布文章指出:果糖其实是肿瘤的“帮凶”。
该文引用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该研究中,研究团队在黑色素瘤、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动物模型中发现,膳食果糖促进了肿瘤生长。在某些情况下,肿瘤的生长速度加速了2倍甚至更高。
果糖≠水果里的糖
人类食品中常见的果糖有两种。一种是天然存在于水果、根类蔬菜(甜菜、地瓜等)以及蜂蜜等食物中,另外一种是蛋糕、饮料中人为添加的含果糖甜味剂。
例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无处不在的甜味剂“果葡糖浆”,并不是从水果中提取的,而是从玉米淀粉中提取,再经过深加工的化学品。其主要成分是游离态的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含量可达42%~90%。它可以提供甜味,但没有任何营养价值。
浙江省肿瘤医院的文章指出,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果葡糖浆几乎取代了传统的白砂糖。它代谢极快,主要在肝脏中分解,长期摄入会给肝脏带来巨大负担,甚至可能导致脂肪肝等健康问题。
但果糖并非不能吃,只是过量摄入会危害健康。为此,该文梳理了果糖含量超高的食物,并提醒一定要适量食用。
1.浓缩果汁。果汁的果糖含量远高于水果。一杯300ml的橙汁通常需要3~5个橙子榨成,榨汁后膳食纤维流失,果糖吸收速度更快,可谓是“果糖炸弹”。
2.蜂蜜与含糖饮料。蜂蜜中,果糖占比约38%~42%。含糖饮料更是含果糖大户,运动饮料为快速补充能量常添加高浓度果糖。饮料配料表中出现的白砂糖、冰糖、蔗糖、玉米糖浆、果葡糖浆、结晶果糖等,都和果糖脱不了干系。
3.加工食品。目前,果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包括冰激凌、雪糕、面包、蛋糕、果脯、蜜饯、水果罐头等。糕点甜品中还含有大量蔗糖,会在新陈代谢中部分转化为果糖。所以,吃糕点时不仅摄入了蔗糖,也同时直接摄入了果糖,果糖不知不觉就超标了。
如何减少果糖摄入?浙江省肿瘤医院给出“减糖处方”。
1.减少甜饮料摄入。含糖饮料是果糖的主要来源之一。购买饮料时,重点看配料表前三位是否有“果葡糖浆”。注意区分“零蔗糖”和“零糖”,养成规律饮水的好习惯。
2.吃水果,但少喝果汁。控制摄入果糖并不是完全不吃水果,而是控制摄入量。水果虽然含果糖,但也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为了补足人体每日所需物质,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应该保证每天摄入200g~350g的新鲜水果,且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3.饮食上控糖。日常家庭膳食中少加糖,在喝粥、喝汤时尽量不放糖;严格限制蜂蜜的摄入,切勿大量摄入;逛超市时,选择含糖量较低的酸奶等食物,从细节处严格把控果糖来源。
4.阻断促癌通路。每周进行150分钟中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西兰花),促进肠道短链脂肪酸生成,抑制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