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整齐排放的乐器上。在遂昌县湖山乡湖山小学的音乐教室里,一群小学生正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乐器,唢呐、笛子、古筝……这些传统的民乐乐器在他们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站在他们之间的音乐老师唐兴宗,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挥动着双手指挥着学生们。
2014年,在校方的邀请下,唐兴宗来到湖山小学任教,教授学生们演奏武十番乐曲。
从17岁开始学二胡,通过自学乐器,如今已经学会了近20种乐器的唐兴宗,在刚开始教学时,也有不少的担忧,“学生这么小,真的能学会这么多乐器吗?”“武十番的曲谱还是早年的工尺谱,演奏难度太大!”“部分乐器已经失传,该用什么替代?”……
靠着对音乐的热爱,在唐兴宗的努力下,这些问题也被一一解决,一对一辅导学生演奏乐器、将工尺谱翻译成简谱、选择合适的西洋乐器代替失传乐器。
多年来,通过不断创新摸索,唐兴宗将自己掌握的10种武十番乐器,传授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了解武十番,学会武十番,成功让这项非遗技艺不断传承下去。
关于武十番
四百年前,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在任遂昌知县期间,将江苏昆山的昆曲引入遂昌,并亲自参与创作和表演。他深入民间了解风俗,还教授百姓昆曲,由此催生了独特的“遂昌十番”艺术形式。这一艺术形式主要分布在妙高、大柘、石练、湖山等地,演奏曲目以《牡丹亭》等昆曲曲牌为主。清朝中后期,婺剧的昆腔、乱弹和西吴高腔经衢州传入湖山,与当地民风融合,形成了湖山“武十番”。它以唢呐为主奏乐器,融合锣鼓等打击乐器,兼具昆曲的柔美与婺剧的豪放,展现出浓厚的乡土文化和农耕情趣。
“武十番”所用乐器有唢呐(大、小)云锣、梆笛、曲笛、提琴、二胡、梅管、老胡、三弦、八角琴(双清)、阮、月琴、琵琶、锣鼓等。其音色洪大,粗犷动听。
记者/郑雯 王卓尔
责编/李辰 审核/张巧燕 监制/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