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伊朗核问题的重要一年。”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在2024年12月曾如此公开表态,但当时未说明原因。随着时间来到2025年,原因变得明晰:美国和伊朗围绕核问题的博弈升级。
美国总统特朗普首次执政期间,美国于2018年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恢复对伊朗制裁。再次执政后,特朗普多次表达与伊朗重启核谈判意愿的同时继续制裁伊朗。他还威胁称,如果伊朗拒绝谈判,美国可能采取军事行动。
伊朗官方快速回应了特朗普相关建议及美方最新施压言行,称不能在“极限施压”下与美国进行谈判。同时,伊朗继续加强与伊核协议相关方的沟通。3月14日伊朗核问题中俄伊举行北京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也证实,伊朗将很快与法国、英国和德国就伊核协议进行第五轮谈判。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给伊朗施加压力,其目的是借此促使伊朗重回谈判桌,并作出让步。现在,伊朗面临两难局面,会采取何种措施应对仍需观察。需要指出的是,特朗普政府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不大。
美伊围绕核问题的纠葛由来已久
美国和伊朗曾是盟友,但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两国关系趋于紧张。
21世纪初,核问题逐渐成为美伊关系的核心博弈点。当时,伊朗发展核项目,并坚称其目的是和平利用核能,但美国认为伊朗试图借此发展核武器,因此对伊朗实施了多项制裁,包括限制伊朗石油出口。这些制裁措施使得伊朗国内经济发展受阻。
2015年7月,经过多轮艰难谈判,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简称“伊核协议”),该协议于2016年1月生效。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这一协议被认为不仅结束了伊朗的国际孤立,缓解了其经济困境,也使美伊关系短暂缓和。
当地时间2025年2月7日,伊朗德黑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与美国谈判对于解决伊朗的问题毫无作用和效果,伊朗必须正确认识这一点。伊朗不能被美国欺骗。图/IC photo
然而,2018年5月7日,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当时处于总统第一任期的特朗普抱怨称,这一协议只限制伊朗在一定时间内的核活动,且未能阻止其弹道导弹的发展。此后,美国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政策,重启并新增一系列对伊制裁,导致伊朗经济遭受重创,美伊关系急转直下。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方面不甘示弱。2019年5月起,伊朗逐步中止履行伊核协议部分条款,包括突破铀浓缩丰度的限制,以及不再限制离心机的数量等。不过,伊朗方面承诺,这些措施都是“可逆的”。
此后,伊核协议相关方的谈判未有实质性进展。2021年4月起,相关方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多轮谈判,讨论美伊恢复履约问题,美国则以间接方式参与。2022年8月初,欧盟向谈判参与方提交了一份关于恢复履行伊核协议的“最终文本”,伊朗和美国随后针对这一文本互相交换书面意见,但谈判自2022年9月起未取得明显进展。
直到最近,特朗普多次提及要与伊朗重启伊核协议谈判,两国围绕核问题的博弈再次引起外界关注。
特朗普致信哈梅内伊,“要么谈判,要么动武”
“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伊朗核问题:要么达成协议,要么采取军事行动。我更愿意达成协议,因为我不想伤害伊朗。” 特朗普在3月7日播出的一档电视节目中透露,他已写信给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信中提到“我希望你们能够进行谈判”,因为“如果我们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这对伊朗来说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尽管信件内容尚未公开,但特朗普对伊朗的军事威胁已引发国际社会的担忧:如果美伊双方无法通过谈判达成共识,特朗普是否会真的诉诸军事手段?如果真的如此,军事行动又会以何种形式展开?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伊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
“美国不会对伊朗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如果特朗普真的想采取军事行动,那也可能会和外界估计的全面军事行动不一样。他会尽可能地针对一些特定目标,例如打击波斯湾附近与伊朗关系密切的船只,或者对伊朗在中东其他地区的军事力量进行有限打击,因为美国并不愿深度介入中东地区的具体事务。”王晋解释。
当地时间2025年3月12日,伊朗德黑兰,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参加活动与学生见面。哈梅内伊在参加活动时表示,美国总统称其准备与伊朗谈判,他们说“我们愿意谈判,谈判能实现和平,但是伊朗却不愿意”,这是对世界舆论的欺骗。图/IC photo
伊朗德黑兰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阿里·比格德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比格德利说:“美国对伊朗发动军事攻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这样一场攻击会让整个中东陷入战火。”
敦促伊朗就核问题谈判之外,美国目前以加强对伊朗制裁为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当地时间3月13日发布声明称,继续制裁伊朗石油部长等,这是在延续特朗普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
在王晋看来,“极限施压”是特朗普采取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施压促使伊朗重回谈判桌,并做出重大让步来达成协议。通过这样的协议,美国希望实现伊朗在核问题以及其他地区问题上的自我约束。所谓“核问题”,主要涉及伊朗的核技术。目前,伊朗的浓缩铀丰度和库存水平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看来已经“有点过高”,同时,美国也希望对伊朗的导弹技术加以限制。此外,美国也会考虑遏制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实际上,早在2018年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的时候,美国就对伊朗进行极限施压。《纽约时报》曾撰文分析称,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是因为“坚信一套新的更具压迫性的制裁措施将削弱伊朗,足以羞辱伊朗,让伊朗接受对美国更有利的新条款”。然而,“极限施压政策遭遇了失败。”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逐步中止履行这份伊核协议的部分条款,其中包括突破浓缩铀丰度的限制。按照协议规定,伊朗生产的浓缩铀丰度最高为3.67%。铀的丰度,主要是指铀的相对含量。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定义,丰度为3%-5%的铀-235属于低浓缩铀,可用于核电站发电;丰度大于80%的铀-235则属于高浓缩铀;而一旦丰度超过90%,就被视为武器级高浓缩铀,主要用于制造核武器。
国际原子能机构今年发布的报告称,伊朗浓缩铀丰度已高达60%,接近制造核武器所需的90%水平。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成员国,伊朗并无生产核武器的权限, 且一直坚称其无意生产核武器,但彭博社报道指出,仍有人担心,伊朗可能会为了应对与以色列之间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而考虑发展核武器。
另有分析指出,特朗普重提核谈判,或许是认为伊朗目前处于相对弱势,更有可能接受谈判。被视为伊朗盟友的“抵抗之弧”近期遭遇重创: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元气大伤,叙利亚巴沙尔政权轰然倒台,也门胡塞武装的实力也遭到削弱。
伊朗面临两难选择
然而,伊朗是否会接受特朗普的提议并重回谈判桌,目前仍是一个未知数。
特朗普致哈梅内伊的信3月5日发出,但直到12日才由阿联酋总统外交顾问加尔贾什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一场会议期间,转交给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伊朗外交部发言人伊斯梅尔·巴卡埃确认收到信件,并表示伊朗方面将在“全面评估后决定如何作出回应”。
分析认为,伊朗正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伊朗拒绝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下进行谈判。另一方面,伊朗正寻求解除制裁以重振经济。
王晋指出,伊朗方面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在“极限施压”的情况下与美国对话。然而,伊朗面临的现实困难,尤其是社会经济困境,其国内会有呼吁对话的声音,可能会促使伊朗考虑谈判的可能性。因此,接下来伊核协议的走向还需看伊朗方面的相关态度。
目前,伊朗方面的言行都比较强硬。2月8日,阿拉格齐表示,伊朗准备与美国谈判,但不会在“极限施压”政策下进行谈判。2月10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批评美国“极限施压”破坏了谈判基础,表示“敌人的阴谋不会得逞”。哈梅内伊3月12日称,伊美双方谈判多年,但特朗普却撕毁已签署的协议。既然已知道美国不会守约,就没有谈判的必要。
强硬表态之外,2月22日,伊朗武装部队也开始在其南部海岸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2025年3月14日,中俄伊北京会晤成功举行。北京会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主持,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加里布阿巴迪分别与会。图/IC photo
但与此同时,伊朗面临经济挑战。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说法,伊朗一直在履行其伊核协议的承诺,但美国退出该协议后,美国恢复了对伊制裁,伊朗经济深受影响。根据官方机构伊朗统计中心的数据,伊朗2月份物价同比上涨超过36%,伊朗货币的汇率一度达到93万里亚尔兑换1美元,接近历史新高。比格德利认为,“如果不与西方谈判解除制裁,伊朗就不太可能摆脱经济困境。”
眼下,伊朗正加强与协议相关方的沟通。
3月14日,伊朗核问题中俄伊北京会晤举行并发表联合声明。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伊朗核问题局势严峻,再次走到关键十字路口。北京会晤是中、俄、伊为推动伊朗核问题政治解决的有益尝试。制裁施压、武力威胁没有出路,对话协商才是正确解决之道。我们呼吁各方加强沟通对话,为早日恢复对话谈判积累有利条件。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努力推动达成公正、平衡、可持续的伊朗核问题解决方案,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促进国际和地区和平与稳定。
另据半岛电视台报道,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证实,伊朗将很快与法国、英国和德国就伊核协议进行第五轮谈判。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编辑 胡杰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