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后,指责乌克兰接受不利条件是心理战的一部分。
2.卢卡申科认为乌克兰的化石能源、稀土金属和黑土资源正被西方系统性攫取,导致其失去战略价值。
3.然而,乌克兰政治转型中的“依附性经济模式”和西方军事援助也是原因之一。
4.俄白双方在经济合作方面取得进展,包括贸易额突破10亿美元和推进联盟国家建设。
5.乌克兰停火谈判陷入僵局,各方在资源掠夺、安全捆绑与停火博弈中寻求利益。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5年3月13日,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在访问俄罗斯期间,与俄总统普京举行会晤,这是其连任后的首次外访。
次日,卢卡申科称俄白阵营对乌“心理战”的一部分,旨在通过舆论施压迫使乌克兰接受不利条件,同时试探美欧援乌决心的裂缝。
其提议短期内无实施可能,但反映了冲突长期化下各方对“谈判筹码”的争夺。
恰逢俄乌停火提议陷入僵局之际:普京虽同意停火,但强调需解决冲突根源,而泽连斯基则指责俄方“设置先决条件”。
卢卡申科此番言论,不仅揭示了斯拉夫民族内部的地缘裂痕,更将俄白联盟的战略意图与乌克兰的未来命运置于聚光灯下。
资源博弈:卢卡申科的“掠夺论”与乌克兰的困境
卢卡申科的核心论点在于,乌克兰的化石能源、稀土金属和黑土资源正被西方系统性攫取,而这一进程将导致其失去战略价值,最终不得不向俄白寻求依托。
这一逻辑建立在对乌克兰经济结构的深层观察之上——该国农业占GDP比重超10%,黑土带更是被誉为“欧洲粮仓”。
稀土资源则涉及新能源产业链的竞争。然而,这种“资源决定论”背后,实则是俄白对西方地缘扩张的警惕。
从历史视角看,乌克兰的资源禀赋长期被大国视为争夺焦点。苏联解体后,其黑土与矿产成为寡头资本与跨国企业的角逐场。
卢卡申科所指的“掠夺”,实则映射了乌克兰在政治转型中形成的“依附性经济模式”——寡头集团通过出口原材料获取短期利益,却未能构建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种模式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进一步恶化:西方以军事援助为筹码,推动乌克兰加速资源开采以换取支持。
卢卡申科的警告,本质上是对斯拉夫民族共同体解体的忧虑——若乌克兰彻底沦为资源供应地,其文化认同与政治自主性将荡然无存。
俄白联盟: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捆绑
卢卡申科的言论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俄白深化联盟的阶段性产物。
2024年,两国双方贸易额多年来首次突破10亿美元,尤里·舒莱科指出这是有效合作的令人信服的成果,还称 “双方不断努力寻找新的重大项目,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工作也得到有效组织”。
普京将俄白合作定义为“具有特殊意义的战略关系”,而卢卡申科则强调两国模式可成为“国家关系的典范”。
这种高度一体化的背后,是俄白对“后冲突时代”地缘格局的未雨绸缪。
从军事层面看,俄白签署的《安全保障协议》已超出传统盟友范畴:协议规定一方遭受攻击时,另一方需提供包括武装干预在内的“必要措施”。
这实质上将白俄罗斯纳入俄罗斯的安全边界,而乌克兰若加入该体系,则意味着东欧地缘格局的彻底重塑。
经济上,俄白正推进联盟国家建设,计划统一货币、税收和能源市场。
卢卡申科对乌克兰的“回归”呼吁,可视为该计划的延伸——通过吸纳乌克兰,俄白可整合东斯拉夫地区的资源与市场。
停火僵局:和平倡议背后的权力角逐
卢卡申科发表争议言论之际,正值俄乌停火谈判陷入拉锯战。
尽管泽连斯基宣称准备接受美国提出的与俄罗斯停火30天的建议,但普京坚持停火必须与“冲突根源解决”挂钩。
俄方提出的条件包括:建立长达2000公里接触线的监督机制、限制乌克兰在停火期间接收西方武器、明确乌军撤退方案等。
这些要求被乌方视为“变相要求领土让步”,而卢卡申科则尖锐批评美国方案“缺乏成熟性”。
这一博弈折射出各方的深层考量。对俄罗斯而言,停火是巩固战场优势的缓兵之计——当前俄军已控制库尔斯克州大部,并孤立波克罗夫斯克的乌军。
对乌克兰来说,接受停火意味着默认现状,但持续冲突又面临资源枯竭与援助不确定性。
美国的态度则更为微妙:其既希望通过停火缓解国内舆论压力,又担忧俄罗斯借此扩大影响力。
结语
卢卡申科的“回归论”,本质上是俄白联盟对东欧秩序重构的宣言。
在资源掠夺、安全捆绑与停火博弈的三重叙事下,乌克兰的困境凸显了小国在大国竞争中的脆弱性。
历史经验表明,斯拉夫民族的团结曾抵御拿破仑与希特勒的铁蹄,但今日的裂痕却源自全球化时代的利益分化。
若乌克兰真如卢卡申科所言走向回归,其路径绝不会是简单的领土合并,而是在资源、安全与认同的复杂交织中,寻找属于东斯拉夫文明的第三条道路。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再次就任白俄罗斯总统后首次访问 卢卡申科会见俄总统普京》
白通社:《卢卡申科再次呼吁三个斯拉夫国家就乌克兰和平达成一致》
新华社:《泽连斯基回应普京表态 乌方否认美乌谈领土让步》
俄罗斯通讯社:《普京:为建立俄白统一货币需要统一的宏观经济政策》
央视新闻:《普京:俄同意俄乌停火提议 或将与特朗普讨论落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