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2025年全国两会正式在北京闭幕。今年两会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次提及体育工作,代表委员们围绕体育工作积极建言献策,覆盖赛事经济和消费、体育赛场、体育教育、冰雪产业等,丰富而多元,一起来看看他们都说了什么。
#1
关于赛事经济
1.挖掘体育流量价值、提振消费、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等
针对体育赛事经济,丁世忠认为,第一,应进一步引进高水准国际性体育赛事,通过高质量比赛拉动赛事相关经济发展,促进线下消费,将不断增长的体育流量变为日益升级的经济增量;
第二,鼓励各省市培育、开发原创体育赛事IP,并在场馆租赁、安保协调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与协助;
2.打造特色赛事,提振消费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丁亚琳今年将重点放在“赛事经济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提振消费需求”方面。她建议,要通过头部牵引和资源下沉,将顶级赛事的预赛或分站赛安排在三、四线城市或延伸到县城乡镇;鼓励各地打造特色赛事,利用地方山水、文化和物产等资源整合加强赛事IP策划,打造稳定、常态化的竞赛体系。
3.重视消费者需求,激发群众体育消费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院长鲍明晓认为,让体育消费释放活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要重视消费者的需求,要让大家有钱、有闲、有能力、有意愿去进行体育消费,要让体育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关于青少年体育教育
1.设立国际青少年体育交流基金,开展未成年人“息屏24小时”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姚明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设立国际青少年体育交流基金,支持更多民间体育组织参与全球合作,让中国青少年成为跨文化对话使者。与此同时,姚明还关注到电子产品对青少年健康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今年两会,他建议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让更多的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贴近大自然,走进真正的社交场景。
2.建议中小学每日锻炼2小时入法入规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慧在接受采访时建议保证中小学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低于2小时,同时,加强师资力量培养,优化课程安排,增加体育活动时间。
3.打通青少年赛事中注册运动员与非注册运动员的壁垒
全国人大代表、奥运冠军张雨霏这次带来与青少年体育人才选拔、培养有关的建议,她表示,现在青少年体育人才选拔、培养的路径比较单一,不仅限制了一些青少年选择竞技体育这条发展道路,也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备。她建议通过调整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打通青少年赛事中注册运动员与非注册运动员的壁垒。
4.建议大力整治占用压减体育课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六盘水市钟山区委常委杨松表示,近年来,中小学生肥胖率、近视率问题日益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希望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切实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大力整治占用压减中小学生体育课时现象,确保体育课时足时足量。
作为青少年篮球赛事从业者,CAAU将积极响应两会号召,在促进“三大球”普及、发展高质量体育赛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等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果你也想将CAAU带到的你的城市,成为CAAU城市合伙人,欢迎咨询了解,CAAU李老师 13001111432(微信/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