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传统与创新交融 非遗“喊月亮”活动焕发新活力

3月13日,新平县水塘镇水塘社区哪喊小组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喊月亮”非遗民俗活动如约而至。这场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在继承中创新,不仅丰富了节日内容,更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

图片




当天下午,记者走进哪喊小组,看到身穿花腰傣服装的当地群众正将喊月宴的美食端上餐桌。五点三十分,迎宾仪式正式开始,来自各地的游客在优美的傣族小调中戴上了寓意吉祥的花腰傣红线,走进了美丽的哪喊小组。
游客李翠萍说:“我们第一次来水塘镇,我们享受到了傣族的美食,非常期待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喊月亮’。”

图片

晚上七点半,天色渐暗,“雅摩”摆上供品,口念祭语,和全体参与祭祀活动的群众一起举行拜月亮仪式。当祭祀活动进行到一半时,寨内妇女围绕“喃嘎”呈圆月形团坐。此时,五六名妇女同时手撑一根长竹竿,竿头拴着秧箩,秧箩里装着祭祀品,她们有规律地转动长竹竿,由年长且有威望的“雅摩”带领着妇女们撑着黑伞走动,口里不断地唱着祝祷词,“祈祷月亮娘娘保佑全寨村民身强体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整个场面庄重而神秘。
河南游客李文化说:“我是第一次从河南赶过来咱们新平水塘,参加‘喊月亮’这个活动,感觉非常神秘,也同时感觉震撼到我,咱们新平包括水塘这个地方非遗文化,用我们河南话来说就是非常‘中’!”

图片

据了解,“喊月亮”是花腰傣敬拜月亮神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于每年的农历二月月圆前两天举行,旨在祈祷月亮神为村民带来雨露和吉祥。今年的“喊月亮”活动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还增加了新的亮点。

图片

新平傣学学会副会长赵云光说:“今年我们的喊月亮活动和往年不一样的是,新增了喊月亮非遗展演的晚会,晚会上除了有我们当地传统的花腰傣歌舞传唱,还增加了喊月亮的核心舞蹈,是来自云南艺术学院的研究生以喊月亮的内容为核心,创新后编排的舞蹈。”
当月光洒满大地,舞台上的精彩节目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舞蹈《勐傣炳勐焕》《江边的小卜少》《我在花街等你》,独唱《傣族小调》和《葫芦丝》演奏等轮番上演,精彩的表演让台下观众目不暇接,掌声不断。云南艺术学院的舞者们带来的非遗民俗活动“喊月亮”艺术化+数字化+实景化的创新呈现,把晚会推向高潮。

图片

云南艺术学院的王欣说:“我在去年就来到‘喊月亮’活动进行了采风,我觉得当地的人民特别的热情淳朴,非常喜欢这里的这种氛围,这个活动无论是形式还是表达的意思都非常好,我就想着用这个进行艺术化加工,进行舞蹈创作。我们这个喊月亮活动也是在近几年才申请成为非遗项目,还没有特别多的人们去真正的了解熟知,所以我就想把我们花腰傣的这种文化传递给大家。”

图片

图片

据了解,此次来自云南艺术学院创新呈现的“喊月亮”舞蹈分为《花腰霓虹》《借花邀月》《月下花腰》《同乐共舞》四个篇章,分别以制作花腰裙,花腰傣卜少们摘花、争花、抢花的嬉闹场景,月亮姑娘来到花腰傣民族中学习织花腰裙,月亮姑娘与花腰傣人共舞为核心内容,展现了花腰傣民族对当下幸福生活的满足,描绘出大家对未来美好的愿景。

图片

传统与创新相融合,让非遗“喊月亮”活动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场民俗活动不仅传承了花腰傣民族文化,也展示了当地群众的热情与活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喊月亮”将继续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探访和学习。




  • 记者:杨傲然 刀雪锋 李云春

  • 编辑:周晓婷

  • 复审:尤畅

  • 终审:刀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