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我到湘西凰凰县禾库创作,在热闹的赶集场发现当地仍保留背篓赶集传统。《小背篓》的旋律随之在心底响起,唤起童年回忆。彼时,我居住在湘潭窑湾的老街。悠悠岁月里,家中也有一个背篓。不过,湘西的背篓与记忆中的有所不同,它的每一处线条、每一道纹理,皆精心雕琢着当地的民族风情,尽显匠心独运,因而显得愈发精美。就在那一刻,一个念头悄然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我要拍摄一个关于背篓的专题,用镜头定格这份湘西独有的魅力。于是,我在赶集场上来来回回奔走十余趟,专注地跟拍背篓上的孩童,沉醉在他们的纯真笑脸之中。随后,我又奔赴凤凰山江、腊尔山赶集,追寻背篓的踪迹,捕捉那一个个“背篓情”的瞬间。这一拍,便是悠悠十个春秋。时光仿若白驹过隙,匆匆而逝。这十年里,我不放过不同的季节、变幻的天气和别具一格的场景,只为展现背篓背后深厚的情谊 。背篓,这小小的物件,串联起了无数的回忆与情感。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最真实、最美好的一面,也让我们想起了那些被遗忘在时光里的温暖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