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笔者在去清迈旅行的路上,邻座是一位长期生活在澳洲的智利人,我们聊得投缘,话题从智利车厘子,到红酒、安第斯山脉、狂野的足球、梅西和不朽的诗人聂鲁达。当然,我们也聊到了很多中国的话题。他去过香港,对那里充满了赞叹,但更令他赞不绝口的,是中国互联网的崛起,实际上,他还是巨大的受益者。这个智利人在悉尼的商场里经营服装生意多年,他的供应商全部来自中国,进货渠道主要是阿里巴巴,这让他赚得盆满钵满。日常生活中,他熟练使用TEMU、Shein,同时还在社交媒体Instagram、Tik Tok上运营自己的服装品牌,更令我吃惊的是,他还是DeepSeek的重度用户,他说自己喜欢那些思考和推理的过程,感觉比ChatGPT更好用。在那个时刻,我的感受是,我们过去低估了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韧性,恰如现在低估了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本质上,两者都在以低成本、高质量的方式惠及全球产业链和消费者,今天的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回归。过去几年,中国科技股遭遇了沉重的估值压力,阿里、快手、京东、拼多多等诸多优质资产,动态PE一度低于10倍,阿里、京东、快手还维持了大额回购。同期美股“七姐妹”(投资者对美股七大科技巨头的昵称,它们分别是苹果、微软、亚马逊、Meta、Alphabet、英伟达、特斯拉)的动态PE则长期维持在30倍甚至更高。以2020年为基数,中国科技股七巨头——腾讯、阿里、美团、拼多多、快手、京东、小米的营收——四年后分别增长了36%、53%、193%、571%、55%、116%、46%,但2024年底的股价,唯有小米超越了2020年底,其余均有20%-60%的下跌。(四年周期为2020.12.31-2024.12.31,快手2020年尚未上市,无法计算股价涨跌幅)同期美股“七姐妹”中,苹果、亚马逊、Alphabet、Meta、英伟达、微软、特斯拉的四年营收增幅分别是43%、65%、92%、91%、681%、71%、210%,而股价涨幅基本在100%左右,除了亚马逊较低、英伟达非常高。你也许会说,股价更多反映利润变化,实际上,过去四年中概七巨头的归母净利润,除了阿里略降8%左右、京东下降近20%,其余均为增长,连腾讯净利润都接近翻倍,更不用说美团、拼多多、快手这些翻几倍或大幅扭亏为盈的。所以,唯一造成中概股价不振的因素就是估值低、资金偏好低。2025年至今,港股走势冠绝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截止3月13日收盘,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近17%,恒科涨幅接近30%,阿里、小米、快手等本轮价值重估龙头更是涨幅超过50%。而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近10%。一涨一跌之间,活脱脱演绎了一出资本市场东升西降的故事。不过,同一时间,欧洲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堪称优秀,德国主要股指年内涨幅超过13%,法国也涨了近8%,英国涨幅近5%。在DeepSeek引领的中国科技资产AI叙事新周期中,截止3月14日港股收盘,表现最好的阿里涨幅64.81%,快手和小米也不逞多让,分别涨幅56.95%和56.09%。从港股通流向也能看出端倪,截至3月13日港股收盘,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金额已超3700亿港元。就在不久前的3月10日,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港股296.26亿港元,创下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的单日最高纪录。从个股来看,近20日港股通资金净流入个股中,阿里巴巴排名第一而且断层领先,高达675亿,快手66亿,小米21亿。国际投行JP摩根近日发布了一篇关于中国AI市场的报告,其中提出一个AI发展四段轮:随着DeepSeek的出现,中国AI行业正快速进入第二阶段,越来越多的主流应用接入DeepSeek,加速生成式AI与现有应用和服务的整合,算力和数据需求倍增;同时由于DeepSeek采取开源策略,大模型通过收费变现变得非常困难,行业整体的盈利重心将转移到支撑AI应用所需要的计算基础设施,因此云服务和相关基础设施运营商将显著受益,这是为什么资金蜂拥到阿里巴巴上。阿里最近还宣布了未来三年3800亿的Capex支出,主要投入AI和云计算硬件基础设施,这是一项高成本但低风险的投资,因为旺盛的AI、计算需求将为阿里云带来确定性的回报,而这种高确定性的回报,是因为阿里投入云计算17年,在过去3年风雨飘摇的转折点坚定投入AI才实现的。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进入尾声,AI的时代正扑面而来,阿里做电商、云计算、AI,都展示出了它敢为天下先的气质。阿里的AI叙事,通过近期的财报,大家已经比较熟悉,而快手在AI领域的布局过去则被很多人低估了,以至于它和阿里、小米成为中概重估“三兄弟”,许多人才后知后觉。其实,快手一直是一家技术储备领先的科技公司。2011年3月,GIF快手诞生就领风气之先,2013年转型短视频社交,同样是推荐算法行业的领路人,2016年后的商业化尝试,从直播到直播电商,再到直播+房产/汽车/招聘、短剧,几乎每一个重要节点,它都是创新者,创新意味着耐得住寂寞,愿意为新技术提前布局和投入。笔者曾经看过一份资料,其实早在2023年3月快手技术团队就在NVIDIA GTC大会上分享了多模态超大模型架构,并构建了支持短视频、商业化等多场景的专家模型体系,再到2024年突破物理规律建模难题,推出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
而截至目前,可灵AI在国际上处于技术第一梯队,也是国内最领先的视频大模型厂商。根据第三方平台artificialanalaysis.ai公布的实时用户盲测排名,可灵1.5模型仅位列于Google的Veo 2之后(目前可灵模型已升级到1.6版本)。
C端渗透方面,2025年1月,可灵AI全球月访问用户数环比增长113%。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的监测,可灵AI Web端的用户量也远远超过Sora,排名全球第二。
而且,广发证券近日对比artificialanalaysis.ai排名前四的视频模型的推进时间,快手可灵AI无论是上线时间还是迭代速度上都具有明显优势。
这样各方面各纬度的全球领先,也让人们看到了快手在AI时代再造一个AGI快手的曙光,这是本轮中概重估快手受到主力资金青睐的核心原因。
如果你打开可灵APP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内容社区已经有了些许十几年前GIF快手时期的影子,今天的可灵社区用户,跟早期的快手GIF用户类似,小众、极客,对新生产力充满好奇但运用还不熟练,同时技术本身也处于发展早期。可灵AI的价值,不单单是为现有的平台创作者赋能,也不单单是为现有的客户提升广告创意和效率,他可能成为未来十年内容创造的新范式,有可能诞生一个原生的AGI内容创作平台。首先,这是内容创作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效率将十倍于传统的视频拍摄加剪辑。其次,这是对核心创作者规模的指数级提升,那些原本没有时间、精力、能力参与视频内容创造的人,将因此获益良多,相当于一次创作平权,内容供给侧的数量、质量都将有质的提升,从而带动内容消费时长和付费规模的巨大升级。从更大的视角,AI应用将渗透到千行百业,生产力大幅提升后,物质极大丰富,人均可支配收入飙升,人们消耗在物质上的消费是有限的,而消耗在文化、创意、内容、服务上的消费是无限的。这可能意味着一个十倍于今天短视频平台的潜力,类似于移动互联网之于PC。如果说阿里和快手受到资金追捧,主要演绎的是AI+软件应用的故事;小米的崛起,则展示了AI+硬件应用的潜力。当然,从表象上看,小米的最大驱动力是新车卖得好,但是如果单纯以手机+汽车硬件来估值,小米断然到不了今天1700多亿美金的位置,它的估值里,至少四分之一隐含着市场对它AI+硬件的野望。人们已经基本接受了今天的电动汽车就是一部移动的电脑,未来每一部手机、汽车都可能成为一个机器人,作为机器人的汽车创造的用户价值,将远大于单纯一辆汽车创造的用户价值,当然小米的所有硬件都将内置AI,变得智能化,而所有这些智能硬件互联互通,协同价值和用户锁定能力都将是惊人的。除了美股本身处于高位,AI行业发展面临不确定性之外,川普新政引发地缘政治变动,是重要的诱因。川普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对加拿大、格林兰岛、巴拿马运河的态度,引发传统欧洲盟友的巨大反弹,双方未来可能会越来越离心离德,这本身对全球化贸易就不友好,何况川普还隔三差五地挥舞关税大棒。在欧美出现裂痕,中美对抗趋势不减的当下,中国实际上是这一地缘政治新趋势的受益者。美国本来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美股“七姐妹”个个富可敌国,哪一家能离开欧洲、美洲市场?未来的AI产业最终要落地到用户使用,哪个应用能脱离这些利润丰厚的市场呢?在今天这样的地缘政治格局下,AI数字主权回归可能是不可逆的趋势,所以我们看到欧洲开始建立自己的“星际之门”,欧洲军工企业在资本市场也开始呼风唤雨。而中国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数字应用体系,DeepSeek的横空出世,阿里云十年耕耘,宇树科技机器人、小米汽车、快手可灵AI等软硬件AI产品的持续迭代,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水到渠成。在欧美匆忙大搞星际之门的AI新基建时,中国实际上早已自下而上地建立了自己的一套AI生态圈:除了DeepSeek之外,阿里的Qwen(通义千问)是大模型开源社区Huggingface上下载量排名第一的大模型,可灵AI是全球范围内技术领先的视频大模型,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则在语音识别领域非常先进。与AI产业界自下而上的衔枚疾进相呼应,中国最高决策层在对互联网行业监管进行大松绑,给民营企业吃定心丸,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政策吹风。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提到,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在3月5日国务院新闻院举办的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指出,自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推行人工智能 + 行动,春节前后中国的人工智能跑出了加速度。诸如 DeepSeek 在全球范围内走红,宇树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跳秧歌等现象,均彰显了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态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陈昌盛还重点提及了快手的可灵,称其在国际上的评价已超越 Sora。
与政策风向对应的是,2月以来,港股市场南向资金流入加速。
截止3月13日,港股通(沪)近20个交易日净买入1370亿,港股通(深)近20个交易日净买入超896亿,均大超此前均值。与此同时,中概核心资产的基本面也远比想象中的乐观,过去四年中概七巨头的营收和利润增速整体上快于美股“七姐妹”,中国只是整体经济增长减速,但是减速后的增速仍然是非常可观的,而且在中国经济各板块中,互联网科技板块的增速是火车头般的存在。在最新的四季报中,阿里、京东业绩均表现良好,充分反映中国消费市场的韧性。根据东方证券的预测,受益于电商行业发展稳健,快手四季度电商GMV和广告增速都表现不错,不考虑AI潜在α的情况下,25年PE有望下降到12倍左右,仍然呈现低估状态。京东和拼多多2025年的PE已经向8靠拢了,腾讯、美团和小米的四季度表现同样大概率超预期。宏观不确定性大幅下降,DeepSeek的面世证明AI硬件算力鸿沟并非遥不可及,同时DeepSeek的表现也证明了中美双方在基础大模型领域的差距大幅缩小,剩下就是应用的表现了。在AI软件领域,中国互联网公司过去20年的辉煌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我们在应用领域有巨大的后发优势。为什么?首先是天然统一的大市场,14亿人的人口,统一的语言,统一的文化,统一的消费习惯,这些都是美国互联网公司天然缺乏的。其次,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经积累了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具性价比和技术爆发力的工程师人才,我们可以在更短的世界内组织更多的人力资源攻克应用领域的难关。在AI硬件领域,得益于中国制造业独步全球的优势,即便不能后来居上,我认为中国在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领域也会占据两极之一,因为中国制造业天然是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场景,全国统一的物流、仓储、出行市场,也是智能汽车和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场景。估值的提升总是伴随着风险,因为本轮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的核心逻辑是AI新叙事周期,它们整体上最大的风险有两种:其一是AI发展整体不及预期,也就是说全世界的AI产业发展可能不及预期,那么中国资产的AI叙事也将面临打击。其二是高端芯片被卡脖子更严重,算力短缺重新成为掣肘。第一种情形发生的概率较小,第二种情形发生的概率较大,但更大的概率是管制可能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最多也就是最尖端的芯片很难获取,或者有滞后性,要大面积禁运芯片,在今天的环境下是很难想象的事情。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这一轮科技资产价值重估仍然会持续,目前只是估值修复阶段。小米的估值很高,但是跟特斯拉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况且小米处于业绩上行周期,而特斯拉处于下行阶段。阿里估值快到20倍了,但跟大跌后的亚马逊比,还有巨大的差距。快手目前静态估值仍然便宜,只有16倍,比美股“七姐妹”中最便宜的Alphabet还要便宜。但这不是说他们都没有风险,相对来说,阿里的确定性更高一些,因为IAAS厂商受益于AI爆发带来的云计算需求扩张是相当符合逻辑的趋势,美股的Azure、AWS和Google云都亲身示范过一遍了。此外,AI+软件、AI+硬件,短期内,AI在内容产业带来实质性变化的概率会更大一些,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每一次代际性的变革,内容产业都是最先受益的板块,因为它足够轻,这也是快手率先受益的重要原因之一。沿着这个思路,B站、爱奇艺、腾讯音乐和阅文都有可能因此获益。如果不考虑时间周期,AI影响更大的是物理世界,包括制造业、仓储、物流产业都将因此实现显著的成本重估,机器人——无论它是以人形机器人,还是无人车、无人机的形式出现——替代人力将是一个非常漫长且宏大的叙事,美团、京东这类人力成本高企的科技公司,将显著受益于此,阿里的菜鸟、饿了么也将受益于此,不过这个影响会比较靠后,而且需要公司对AI技术的投入足够久、足够大,短时间内很难成为市场关注的重心。回到开头那个故事中,很巧的是,那个智利人先受益于中国制造业的供应链优势,然后又受益于中国互联网和AI产业的扩张,而AI将变革的两个核心:软件应用和硬件应用,后者的核心将是制造业。实际上如果你本身没有制造业基础,是几乎不可能制造出强大的AI机器人的,因为首先它缺乏应用场景,其次缺乏实践升级的机会,最好的AI机器人一定是在产业实践中不断训练、模拟、创造出来,而不是在实验室里设计、研究、想象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川普的制造业回归计划,可能不仅仅是为了给红脖子们交差,也不仅仅是防止供应链中断。那么,历史的天平,这一次可能确实向我们倾斜了一点,希望我们能抓住它。新建了付费纯美股(不含在美上市中概)交流群,除美股综合群,还有加密货币群、MSTR、英伟达、特斯拉、苹果、Google、Meta、亚马逊、微软、台积电等10多个美股个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