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按下“快进键” 托起“安居梦”

图片


“目前在建的两栋住宅楼原计划交付时间是今年6月,但从工程进度看,可能提前一两个月就能交付,这对市场来说提振了信心。”谈及位于重庆市梁平区高新区的“智慧小镇·云集”项目,重庆市某房地产开发公司销售副总经理甘泉桂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这样说道。


“智慧小镇·云集”项目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周边环绕着集成电路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人口聚集效应显著,是典型的产城融合项目,也成为当地在外务工人员返乡置业的热门之选。甘泉桂回忆,该项目于2018年启动开发,前期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建设,资金链维持平衡状态。后来,房地产市场低迷,项目销售进度明显拉缓,资金回笼受阻,整个项目节奏也随之拉缓。


从节奏放缓到如今的提前交付,项目建设为啥能按下“快进键”?一项机制起了大作用。


去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破解房地产项目融资难题。借此东风,企业积极向重庆市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专班反馈项目资金困境,并于当年4月被成功纳入当地第二批“白名单”。工商银行重庆梁平支行作为项目主办行,在收到专班推送的项目信息后,第一时间启动尽职调查,主动上门对接企业了解情况,并就实际融资需求2.3亿元与企业达成一致意见。


不过,项目融资之路并非一路坦途。按照“白名单”机制要求,为避免资金被挪用,保障项目建设交付,进入“白名单”的项目要将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开设在主办银行,以实现资金的封闭管理。


“我们对照‘5+5’条件对项目进行再次审核时,发现项目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已在其他银行开立,暂无法满足相关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我行第一时间向重庆市和梁平区两级专班进行了沟通对接,但当时重庆地区暂无将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开立银行变更至他行的先例。”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客户经理牟文刚说。


如何才能“破题”?记者了解到,重庆市区两级工作专班充分发挥协调功能,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工作建议,制定出台了《重庆市进一步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工作方案》,成功完善了预售监管账户开立银行的变更流程。


“方案出台后,账户开立行变更的路径一下子清晰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项目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开立行很快就顺利变更为工商银行,而且在后续办理过程当中,工商银行也给予了我们很大支持。”甘泉桂感慨。


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分批多次向项目发放贷款。去年9月,项目顺利迎来第一笔资金注入,截至今年1月,已累计完成3笔放款,共投放资金约1亿元。


有了坚实资金后盾,项目推进进展顺利。目前该项目配套幼儿园已交付,住宅楼已有6栋完成交付、2栋正在建设中,整体工程进度明显提速;与此同时,项目月均销售数量也提升近30%。正如甘泉桂所观察到的,这笔融资不仅稳定了市场,也重塑了客户信心。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还在给更多房地产企业注入信心和活力。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工商银行重庆市分行“白名单”已纳入33个项目,所有项目均已完成审批放款,审批授信超90亿元,已发放贷款超76亿元。


图片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英草卓玛

《中国银行保险报》编辑 王雪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