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出:昆明旅游即将进入“滇池时代”

图片

图片

昆明旅游即将迎来“滇池时代”?近日,自媒体作者云水成文在今日头条发布文章《昆明旅游即将进入“滇池时代”?》,文章聚焦滇池环湖绿道通过创意栈道串联分散景点,以农文旅融合业态激活沿岸古村,配套亲水设施解锁多维体验。作者表示:滇池正以“生态保护+文旅富民”模式释放全域势能,只要守住环保底线,这片山水将承载起文化、休闲、运动等复合功能,开启昆明旅游新纪元。


图片
‌旅游格局之变
从“地质奇观”到“生态明珠”‌

图片

昆明滇池绿道建设项目(外海段)一期工程 。记者王俊星摄

昆明旅游的迭代,折射着城市发展理念的升级。上世纪60年代,石林因《阿诗玛》蜚声全国;上世纪90年代,民族村与滇池西山构筑经典;而今,滇池绿道的贯通重塑旅游版图。绿道串联46个特色村落、8大湿地公园,打造“移步换景”的立体生态长廊。游客既可骑行穿越杉林迷宫,也可在观鸟台邂逅红嘴鸥,更能在古村中触摸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脉动。

图片

市民环滇池绿道骑行。记者刘凯达摄


图片
‌生态涅槃:
从治理典范到文旅引擎‌

图片

湖之桥。记者徐梦源摄

滇池的逆袭是这场变革的根基。“高原明珠”通过十年系统治理,水质连续7年保持Ⅳ类。湖滨生态带植被覆盖率从13%跃至81%,175种鸟类重返栖息。绿道建设秉承“最小干预”原则:利用废弃机耕道改造步道,17座栈桥架空保护湿地根系,农田肌理化作景观基底。当游客穿行芦苇荡,看白鹭掠过水面,生态修复的奇迹已成最动人的风景。

图片

游客在滇池绿道草之桥路段的鸟巢游玩。记者王俊星摄

图片
‌乡村重生:
古村落变身文旅IP‌

图片

林之桥。记者王俊星摄

环湖183个村庄的活化,为滇池故事注入新活力。600年历史的海晏村,老宅院里飘出咖啡香,文创市集月入超百万;卧龙古渔村将夯土墙变为艺术展厅,春节民宿一房难求;福保村把鱼塘变湿地,村民年增收3万元。这些村落摒弃大拆大建,以“一村一策”培育民宿集群、非遗工坊等业态,让传统渔村在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

图片

晋宁区沙堤村油菜花开。记者王俊星摄

图片

游客在滇池绿道骑行。 记者王俊星摄

当夕阳染金湖面,古村升起炊烟,昆明正以生态为笔,绘就人与自然共生的诗意画卷。随着滇池沿岸潜力的逐步释放,是否预示着昆明旅游“滇池时代”的到来?

掌上春城综合整理
部分素材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昆明日报
头条号:云水成文
美编:易娜
责编:李晓梅
编审:周晓雪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