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枪哥听到了一个消息:
江苏省貌似将开始推行口腔预售款统一管理政策,口腔机构加入预付卡资金监管平台,未来门诊的所有种植/正畸及其他项目预收款,都将先打入卫健委监管账户,待治疗完成再进行结算,全部费用才能在机构入账。
据说江苏省卫健委已就此召开了会议,并且部分城市卫生行政部门也已开始部署,督促口腔机构加入预付卡资金监管平台。
就目前流露整合的信息来看,此政策动向的真实性应该是蛮高的。
跑路的硝烟在各地口腔市场飘荡了一年后,终于合成了一场大型龙卷风,将摇摇欲坠的残垣断壁尽数掩埋。
01
#跑路的风,刮断了门诊的现金流?#
这几年预付款消费的暴雷简直不要太多,上到房地产,下到什么健身房、美容美发美甲店、培训机构甚至网红餐厅,只要有预付款的地方就有卷钱跑路的风险,枪哥也丢了不少钱在我家附近的一间跑路健身房,作为消费者,确实是很希望这种情况能被有效制止。
但预存款管控这么快就来到了口腔市场,确实是我没想到的。
不难看出,口腔预售款统一管理的推行,主要原因之一必然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防止机构跑路后出现各种维权难题。往好了看,有了这一保障,消费者在机构消费正畸和种植费用服务时最起码不会再瞻前顾后。
不过对于依靠资金链运转的医疗供给方来说,这无疑是掐紧了氧气管的一则暴击,跑马圈地的行业市场的一场大地震恐难避免。
种植牙的治疗周期3-12个月,正畸的治疗周期2-3年,治疗周期即回款期。也就是说,一家门诊的业务构成如果是以种植正畸占大头的话,则最起码要有可支持正常运营半年以上的资金储备,才能保证现金流不出问题。
而现在,账上现金能支撑半年的机构,除了几个家大业大的土豪连锁外,就是部分脚踏实地过日子的小精富门诊了。
至于那些依靠低价跑量赚吆喝,再用预付款跑马圈地疯狂扩张的连锁,现金流在这样的模式前恐怕是不堪一击。到时候上至供应商货款,下至医生绩效,这条资金链上的每个环节参与者,都会受到影响。用枪哥一个开诊所的师兄的话说就是:“这回真成了‘一个月几百块玩儿什么命’了哈。”
而这个预付卡资金监管平台,枪哥看到的信息是苏州金服,个人倾向于是会通过为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式,将此前由消费者承担的风向转移到监管部门手里加以控制,顺便防一防那些机构自己琢磨出来的乱七八糟的资金游戏。
02
#行业刮骨疗伤,必然会有牺牲#
我之前也强调过这点,不论口腔的商业化市场化走得多远,其本质都是医疗活动,是民生的组成部分,其身处的价值逻辑永远都是人民的利益优先,一切市场政策也都会围绕着这个逻辑展开。
说白了,民营口腔市场也是要为人民服务的,只不过是其过程是有偿可盈利的。而口腔市场的积极发展,也是以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为基础的。
预售款统一管理的启动,源自于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且这个保障的缺失,确实是口腔市场的参与者——跑路的机构造成的。这是口腔行业的内部问题,是市场这些年大开大合的扩张风气带来的,是产业链上的资本玩火自焚造成的。
既然是自己野蛮发展带来的副作用,被下药的主体自然也是口腔市场的参与者。左脚踩右脚的投机式发展不利于行业健康,那就干脆把这条路堵死,留出空间给那些踏踏实实、根基稳定的人。
例如某系连锁的所谓“小项目引流,大项目赚钱”的割韭菜套路,在市场的规则和结构迎来重塑后,就要给“减少赚快钱的投入,百花齐放回归医疗本身”的运营思路让路。
政策所依托的预付资金监管平台,早在去年就开始于各地发布了。所以要问这个政策会不会从江苏省向全国推广,枪哥认为大概是会的,效率参考种植牙集采。
而这个过程注定会牺牲掉一些人,无法接受改变的,亦或是根基不稳的参与者。
除此之外,大概率还会有一段时期的群魔乱舞。在目前的市场生态里,当加速资金回流成为门诊经营的逻辑核心时,医疗活动的框架就会发生变化:医生不仅要多接患者,还要尽快给患者治完,不然门诊没收入,自己没绩效;各种“即刻种植”“快速正畸”异军突起,翻台率成为经营王道。
阶段性的阵痛难免,但枪哥倒不认为这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某种层面上,也是在倒逼口腔行业进化出一套全新的机制。至于这个过程市场付出的代价会有多大,只能边走边看。
枪哥有话说
最近几年的口腔行业,颇有种被各种政策赶鸭子上架推着走的感觉,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未必能尘埃落定。
正所谓乱世出难民也出英雄,改革落幕后,不知道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新景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