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者因提前一分钟起身等电梯被公司辞退,法院判决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缺乏依据,属于违法解除。
2.公司规定工作日早退达3次以上者属于严重违反公司纪律规定,但将提前1分钟离开工位认定为“早退”明显欠缺合理性。
3.由于此,法院认为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缺乏依据,应认定为违法解除,需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绩效奖金和加班工资等。
4.与此同时,惠州德赛电池工厂一名员工因工作8小时被倒扣工资,公司回应称已采取措施与员工沟通,加强劳务公司管理。
5.广东惠州仲恺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已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身为职场人
有谁能拒绝到点下班呢?
然而有人因为提前一分钟起身等电梯
而收到“辞退函”
用人单位这番操作是否合法合理呢?
这则典型案例来源于人民法院案例库
一起来看看——
2022年2月21日
小陈入职某科技公司
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的书面劳动合同
同时小陈于该日签字确认愿意遵守
《员工手册》中的公司制度
手册中明确:
工作日公司实施固定考勤管理,上班时间为9:00至12:00,13:30至18:00。
未经审批同意,在上班时间离岗的人员属于早退。在一个考勤周期内累计早退达3次以上者,属于严重违反公司纪律规定,须按照公司奖惩制度进行处理。
年度累计迟到、早退达6次及以上者属于严重违反公司劳动纪律,经人力资源调查核实后,将给予开除处理。
2022年12月6日
公司通过邮件向小陈
发送《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函》
上面写明:
小陈未经公司审批同意,于9月3日早退11分钟、10月22日早退1分钟、10月27日早退1分钟、11月18日早退1分钟、11月22日早退1分钟、12月5日早退1分钟,累计6次。公司将依法解除与其的劳动合同。
公司监控显示
辞退函中载明的5次早退1分钟行为
均为小陈在12点前1分钟左右
离开工位等待电梯
“9月3日那天我向公司请假了
并没有早退。
而另外5次早退1分钟
在公司提供的监控视频里
同时段有多名员工在电梯门口等候。”
据小陈介绍
公司有400多名员工
中午吃饭时间紧张
很多员工在下楼时
会留一分钟左右时间
在等电梯时用手机打卡
“公司是默许这种行为的
从来没有提出整改或者进行处罚。”
在这家公司里
曾有数名员工因相同理由相继被辞退
而当同样的“招式”落到小陈身上
小陈觉得很荒诞,无法接受
于是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认为公司对“早退”缺乏明确认定标准
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请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及未支付的年休假工资等
仲裁委员会支持了小陈的诉求
公司不服,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认为
解除劳动关系是较为严厉的处罚
认定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并以此为由行使劳动合同解除权的
除应审查制度的合法性之外
还应考量施行的合理性
本案中
公司提交的视频截图显示
小陈确有在中午12点前1分钟左右
离开工位的情形
但将提前1分钟离开工位
认定为“早退”明显欠缺合理性
且公司缺乏一个合理的规章制度
或者渐进性的处罚方式来规范此类行为
仅在最后发出解除劳动关系通知时
一次性提出
行为明显不当
故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缺乏依据亦不合理
应认定为违法解除
其应当向小陈支付
赔偿金、绩效奖金和加班工资等
“许多人都在等我的结果,看我能不能成功。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在小陈看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均受到法律的保护,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也为用人单位创造着价值。
被公司辞退不久,小陈就找到了新工作。小陈记得,当她分享自己案件胜诉的消息后,不少原公司同事给她发来私信,为她感到高兴。
小陈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劳动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不敢拿起或者不知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权,“他们有很多顾虑,担心自己会失败而一无所获,甚至会影响自己今后的工作生活”。
小陈精心记录自己的维权经历,梳理维权所需要的证据材料及步骤。有人向她请教,她也乐于分享。
湖北瀛楚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凯是该案一审和二审诉讼代理人。案件审结后,他也给自己服务的几家公司讲了一堂规范管理课。“我想给他们做个引导,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设计要合理,要满足基本、朴素的价值观。”他说。
在杨凯看来,劳动法不是简单地偏向劳动者,而是旨在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关系。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当公平公正,符合日常生活经验,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针对早退等轻微违规行为,要抓早抓小,及时提醒,采取设置全勤奖或者进行适当处罚的方式进行规范。
“我们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管理,最终是为了促进用人单位的长远发展,保障和谐的劳动关系和社会的稳定。”在杨凯看来,法院对该案的公正审判,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
与小陈早退一分钟不同,有人工作8小时还要被倒扣工资?
此前,有男子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爆料称,他在惠州德赛电池的工厂按8小时工作制正常打卡下班,反而被倒扣了3天工资。
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记者致电德赛电池人事关系部电话时,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网络上的(部分)爆料消息有不实,公司已经报警,后续警方也会出一个声明,公司遵循八小时工作制,额外也计算加班。”
3月12日,惠州德赛电池在官微发布的《惠州德赛电池员工劳动权益重申知情书》中承认,公司通过全面深入的排查,发现惠南厂区在保障员工权益的管理上存在疏漏。公司表示已立即采取措施,积极与员工沟通,加强劳务公司管理,并已责成劳务公司启动支付被不合理扣除或被拖欠的员工工资。
公司还重申了执行每日工作不多于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多于40小时的标准工时工作制等劳动权益。
3月13日,广东惠州仲恺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微信公众号“仲恺发布”发布通报表示,关于网上信息反映德赛电池惠州工厂劳务用工相关舆情,该局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布,欢迎社会各界对调查结果进行监督。
(综合来源:广东工会融媒体中心、法治日报、中国青年报、深圳人社、仲恺发布、每日经济新闻、北京日报客户端、红星新闻、界面新闻等)
本期编辑:甘皙 北梦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