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大理3月14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三月春光明媚,山花烂漫,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普淜镇的天峰山迎来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大理有风·祥云有云”——暮雪天峰,山水普淜2025年天峰山歌会。3月1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及当地群众相聚天峰山,共赴这场民族“打歌会”,用歌舞传递情谊,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现场展出的大理银器(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当地群众的手工制品(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现场销售的云南鲜花(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清晨,通往天峰山的盘山公路已是车水马龙,鲜艳的“天峰山歌会”标识分外醒目。今年的歌会吸引了近20支团队参与,仅参与打歌的人员就超过千人。在打歌场中央,由三把月琴造型组合而成的舞台格外醒目,舞台背后,天峰山巍峨耸立,老君殿在山峦云雾间若隐若现。
在地面铺“松毛”(松树枝)寓意吉祥如意(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三把月琴组成的舞台(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银制的首饰(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打歌打到太阳落,跳得黄灰做得药!”伴随着三弦、笛子、月琴等民族乐器的欢快节奏,人们在打歌场手拉手围成圈,踏歌起舞。除了歌舞盛宴,天峰山观景台上还设置了打卡点,让游客们在欣赏民歌、品味茶香的同时,感受这片土地的文化韵味。
打歌的当地群众(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游客与当地群众共舞(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当地群众与游客共跳左脚舞(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据悉,天峰山歌会始于明代,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碑文记载:“每逢二月十五,四方民众蜂拥蚁附,云集天都,吹笙鼓舞,夷人尽欢腾之,歌尚存上古之淳风。”如今,这一盛会已成为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依托现代传播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其独特魅力。
打歌前的仪式(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身着盛装的当地少女(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吹响乐器,开始打歌(央广网记者 魏文青 摄)
大理有风,祥云有云,暮雪天峰,山水普淜。天峰山歌会不仅是一场民族文化的展示,更是一场情感交融的盛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千年传承的文化盛会,正在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展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