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4、25、26)(2024 年版)

一、


基本知识和理念


第24条

保健食品属于特殊食品,国家对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保健食品声称保健功能,应当具有科学依据,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保健食品应当以补充膳食营养物质、维持改善机体健康状态或者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因素为目的,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应当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载明产品名称、注册号或备案号、原料、辅料、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保健功能、食用量及食用方法、规格、贮藏方法、保质期、注意事项等,并声称“本品不能替代药物”。


我国对保健食品实行注册备案制度。经注册备案许可的保健食品,准许使用保健食品标志。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药物,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疾病。消费者选购保健食品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注册号或备案号,依据其功能和适宜人群科学选用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保健食品产品注册或备案信息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


图片


二、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动


第25条

体重和健康密切相关,体重异常(过轻或过重)会影响健康,保持健康体重对于维护和促进健康至关重要。健康体重是指长期保持体重良好的健康状态。体重过低容易导致免疫力低下、骨质疏松、贫血等健康风险;超重和肥胖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等健康风险。


体重是否正常主要取决于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即吃动平衡。进食量大而身体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进食量不足或身体能量消耗大,可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


目前判断体重是否正常的常用指标是体重指数(BMI),BMI=体重(千克)/身高²(米²)。18 岁及以上成年人 BMI 在 18.5~23.9 千克/米²之间为正常,在 24~27.9 千克/米²之间为超重,BMI≥28 千克/米²为肥胖,BMI<18.5 千克/米²为体重过低。65 岁以上老年人的适宜体重和 BMI 可略高,建议保持在 20~26.9 千克/米²,80 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 BMI 建议保持在 22~26.9 千克/米²


腰围是评价中心型肥胖的常用指标。建议成年男性腰围不超过 85厘米,女性不超过 80 厘米。

第26条

食物可以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奶蛋类,大豆和坚果类以及烹调用油盐五类。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建议平均每天摄入 12 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 25 种以上。通过同类食物互换、小份备餐以及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蔬菜深浅搭配,实现食物多样化。


谷薯类食物是我国居民传统膳食的主体,是膳食能量的主要来源。成年人每天应摄入 200~300 克谷薯类食物。要注意粗细搭配,建议每天吃 50~150 克全谷物和杂豆类,50~100 克薯类。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建议成年人每天吃蔬菜 300~500 克,深色蔬菜应占 1/2,水果 200~350 克。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蔬菜和水果不能相互替换,果汁不能代替水果。


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应适量摄入。建议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 120~200 克的动物性食物。可按周进行总量控制,相当于每周吃鱼 2 次或 300~500 克,蛋类 300~350 克,畜禽肉 300~500 克。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深加工的肉制品,吃鸡蛋不弃蛋黄。


偏食、挑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容易引起营养不良,甚至导致疾病。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膳食平衡,食物多样,三餐规律,饮食有度 。早 餐 提 供 的 能 量 应 占 全 天 总 能 量 的 25%~30% , 午 餐 占30%~40%,晚餐占 30%~35%。

来源|中国公民健康素养(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