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望江:“板凳围聊”聊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沟通与共识是关键。安徽省望江县凉泉乡创新基层治理方式,以“板凳围聊”为平台,让干部与群众围坐在一起,共话乡村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政策宣讲“零距离”

以往,政策宣传往往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群众对政策一知半解。凉泉乡通过“板凳围聊”,让干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向群众面对面讲解。比如在宣传农村医保政策时,干部结合村民身边的报销案例,详细解释医保的重要性和报销流程,让村民消除疑虑,积极参保。在讲解乡村产业扶持政策时,干部现场答疑解惑,鼓励村民参与特色产业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政策宣传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为乡村振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民意收集“面对面”

群众的需求和建议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板凳围聊”打破了干群之间的隔阂,让村民敢于说出心里话。在一次围聊中,太华村徐大组村民反映村里的道路年久失修,出行不便。村干部当场记录,并向上级部门反映,很快争取到道路修缮项目。韩店村村民提出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但缺乏技术指导。乡政府随即邀请农业专家,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据统计,自开展“板凳围聊”以来,凉泉乡共收集各类民意200余条,解决实际问题150余个,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产业发展“同谋划”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凉泉乡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在“板凳围聊”中与群众共同探讨产业发展方向。壬辰占村在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产业时,邀请养殖户、专家和村民一起,分析市场前景、养殖技术和销售渠道。村民们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成立养殖合作社,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降低市场风险。乡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如今,壬辰占村的特色水产养殖已颇具规模,产品畅销周边地区,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此外,在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方面,通过围聊收集村民对乡村旅游项目的想法,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和融园、现代农业园、梦江南等乡村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进一步推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矛盾化解“心贴心”

乡村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矛盾纠纷,“板凳围聊”为矛盾化解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平台。在横山村方上屋的一次围聊中,与邻近屋场因山场边界问题发生争执,村干部和村里的长辈们一起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依据土地承包资料以及调查了解的相关情况进行调解,经过一番劝说,双方最终达成和解。这种在“家门口”解决矛盾的方式,既避免了矛盾激化,又维护了乡村的和谐稳定。

“板凳围聊”蕴含着乡村振兴的大能量,它让凉泉乡的干部与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在这条充满希望的乡村振兴之路上,“板凳围聊”将继续发挥作用,助力凉泉乡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沈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