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打工人常常面临着外卖、熬夜、久坐不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他们也难免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感到担忧,尤其是对癌症的恐惧更是如影随形。
近日,38岁抗癌博主陈幸运的离世,让结直肠癌这个「沉默杀手」成为焦点。这位单亲妈妈确诊时已是结肠癌中晚期,之后她坚持骑行抗癌,最终没能跑赢死神。而她的故事并非孤例——29岁网红"咖啡"从确诊直肠癌到去世仅半年,她曾在视频中留下医生判断:这场癌症是基因作用。
#医生称咖啡患癌无法避免是基因问题#的话题随即引爆热搜,将公众焦虑推向顶点。难道结直肠癌是基因注定的悲剧?我们是否真的无能为力?
01
遗传基因:少数人的"癌症密码"
事实上,对于一些人群来说,结直肠癌确实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
在13种常见癌症中,遗传基因风险最高的前5%人群,患癌可能性平均是普通人的1.33倍。其中,结直肠癌受到基因遗传的影响相对较大。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基因风险较高、多个基因变异评分在前5%的人群,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52倍。
然而,真正携带这种高风险基因并且确诊的人仍然是很小一部分。结直肠癌可以分为家族遗传性和散发性,根据《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三分之一的结直肠癌患者有遗传背景,不过只有5%~6%可以被确诊为遗传性结直肠癌。
真正危险的,是人们每天选择的生活方式——70%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与生活方式有关。
2023年一篇研究发现,从生活方式来看,样本中健康、一般和不健康三组的占比差异不大,都在三分之一左右。但在罹患这13种癌症的患者人群中,只有26%的人生活方式比较健康(评分分组为高)。
从遗传风险的角度来看,指数分组为高的,占全部新发癌症患者的比例略高于三分之一。虽然结直肠癌患者中遗传基因分组有近45%为高风险,但生活习惯健康的患者只占不到四分之一,比13种癌症的平均比例更低。
抛开基因的因素,大多数人其实握着健康的主动权。
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结直肠癌,包括高膳食纤维饮食、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比如火腿、腊肠、午餐肉等)的摄入,适当运动,避免肥胖、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
一项纳入 6 项研究、共 794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每天摄入90g全谷物,可减少17%的结直肠癌风险。常见的全谷物也就是全麦、糙米、燕麦、玉米等杂粮。
02
悄然侵袭的第二大癌:逐渐年轻化
中国每年新增50万结直肠癌患者,使其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种。而且近十年来,国内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持续增加,在各类癌症发病数排名中,从第四升至第二,从2013年的不到35万增至2022年的超50万例。
更令人担忧的是,50岁以下群体得结直肠癌的比例在迅速增加。《柳叶刀》研究显示,2008到2017年间,中国25-49岁人群得结直肠癌的几率平均每年上升1.86%。
而年轻人患癌率增加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与吃有关。
在《知识分子》的一篇文章中,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周爱萍表示,在近些年的临床诊疗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只有十几岁、二十几岁就罹患结直肠癌,最主要的发病风险就是饮食习惯。
03
肠镜检查:被忽视的防癌利器
结直肠癌发展具有8-10年的发展期,大多数病例源于腺瘤性息肉。肠镜不仅能直接观察肠道情况,还能在检查时同步切除息肉。
据新华社2020年的报道,多达83%的结直肠癌患者首次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44%甚至出现了肝、肺等部位的转移。
这与肠镜筛查率低直接相关。患病前,97%的患者从没做过肠镜筛查,85%不知晓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知识。在《中国结直肠肿瘤综合预防共识意见(2021年)》中,提到了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76%~90%,并且降低53%死亡率。
研究显示,在45-49岁和50-54岁年龄段,做过肠镜检查的人都有明显更低的比例罹患结直肠癌。45-49岁没做过肠镜检查的人里,结直肠癌患病率比做过肠镜检查的高近一半,两组之间的差距在50岁以后更明显。
而中国实际做过肠镜检查的人很少。2012年每10万人只有435人做过肠镜检查。相比之下,美国2009年的肠镜检查率就达到了每10万人3724人,是中国的8倍以上;德国每10万人1602人,也是中国的3倍以上。
即便是研究筛选的结直肠癌高危人群,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也比较差,只有15.34%最后参与了肠镜检查。其中,年龄是影响参与肠镜检查意愿的因素,40-49岁的参与度不及老年人。
肠镜检查流程的复杂性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提前24小时清肠的痛苦体验、全麻检查需要亲友陪同的硬性规定、某些医院长达数月的预约周期......这些现实门槛,让本该成为健康护盾的检查,变成了难以跨越的障碍。
社交媒体上,不少人分享了自己做肠镜检查的痛苦回忆。肠镜检查需要提前1天喝泻药清肠,这一步就难倒了很多人。要提前吃易消化的流食,但很多人喝了泻药后会一直呕吐,过程非常痛苦。喝药之后夜里根本睡不着,一直拉肚子跑厕所的情况也很常见。
肠镜检查分为普通和无痛两种。如果选择无痛肠镜,因为需要全麻,所以医院要求亲友陪同签字。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只能做有痛的普通肠镜检查。痛感和带来的紧张不适程度因人而异。无痛肠镜不仅需要亲友陪同,还可能要等很久预约。比如,不少人提到北京友谊医院的肠镜检查要提前4、5个月以上才能约到。
在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中,除了年龄、体重等风险因素以外,如果一级亲属(也就是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中有60岁前得结直肠癌的人,或有两个一级亲属得结肠癌的,不论年龄和性别,都推荐进行肠镜检查。
当癌症年轻化趋势遇上快节奏生活,我们需要的不是贩卖焦虑,而是建立科学的健康管理意识。定期体检、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这些虽然老生常谈,恰恰是抵御疾病最朴素的防线。毕竟在基因彩票面前,我们能把握的,是给健康多一份主动关怀。
作者丨Heather 设计丨Heather 编辑丨赤耳 出品丨腾讯新闻 谷雨工作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