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 哥 说:
人们已经习惯了飞驰中的外卖员、网约车司机、代驾小哥,或许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会休息吗?怎么休息?在哪休息?
“凑合”这个词密集地出现在他们的回答里。大树下、楼梯间、马路边,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成为他们休息的位置。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就能轻松消解这份勉力维持的体面。
对于许多户外劳动者来说,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休息室,是个奢望。
3月14日,腾讯发布全国首张“爱心驿站地图”,地图覆盖全国超18万个“驿站”点位,数据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提供,主要包括各地工会自建驿站、银行电信营业网点、加油站以及中介门店等地点位置和设施服务信息。
通过这张地图,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网约车司机、交警等户外劳动者可以快速找到附近的城市驿站,获取休息、热水、充电、避暑避雨等服务。
图注:劳动者港湾、暖蜂驿站、工会驿站、爱心驿站......全国各地驿站分散,样式名称都有所不同
同时,腾讯地图联合全国媒体发起“爱心驿站引路行动”,联合为“城市歇脚点”引路。地图接口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各地工会、媒体、街道办、社区,以及闪送、外卖、网约车平台,银行、加油站等组织机构可以快速接入,并推动地图“爱心驿站”点位社会面共建。
让休息不再凑合的“奢望”,正在变成现实。
一位环卫工只能在楼梯上休息
外卖员王太平出门前,除了要带上水杯、雨衣、充电宝,还要带上一岁半的女儿。送外卖的时候,他要把小小的女儿裹在一个大红色的包袱里,紧紧地贴在自己汗津津的后背上。在他们身后的外卖箱里,放过重庆无数人的餐食,热腾腾地跟这对父女一起,飞驰在这座城市。
这已经是90后的王太平的第二个孩子。大的已经10岁,奶奶在带,但小女儿是过敏体质,平日需要格外注意,妻子又在24小时连锁超市上班,平时两班倒,白天妻子上班,王太平就会把女儿带在身边,一起送外卖。
王太平正在背着女儿送外卖
尽管每次出门都要出一身的汗,王太平还是会给女儿扎起小辫,穿上好看的裙子。女儿好像并不觉得出门是多么辛苦的事。每次王太平穿上外卖服、戴上头盔,她就知道要出门了,早早地在门口等着,有时还会提前爬上外卖车,然后在爸爸宽阔的背上度过一天。
之前做过建筑工人的王太平,觉得背20斤的女儿“简直太轻松了”。这几年,随着建筑行业不景气,他觉得自己“也没什么其他的特长”,就选择了送外卖。考虑到要带着女儿一起,他特意选择了新区站,因为“现代建筑多,不需要爬楼梯”。
但王太平还是低估了这份挑战的难度。
送外卖的第一天,王太平把女儿背在身后时间太久,女儿的腿都被勒红了。每隔两个小时,他就要给女儿换一次尿不湿,有时附近没有母婴室,他就只能在没人的巷子或者楼梯间帮女儿换。在帮别人送餐的时候,他也要时刻记得女儿的“餐”——从早上就一直带在身边的米糊。如果冷了,他就会在非高峰时段请商家帮忙加热一下再给女儿喝,怕女儿喝了冷的拉肚子。
过了中午这个外卖员最忙碌的时段后,在同一座城市里,网约车司机展潇刚刚开始接单。跑夜班的他,每天下午出门,跑到夜里两三点。王太平要时刻惦记女儿的“三急”,而展潇觉得自己越来越能“忍”和“憋”了。“一般加油站都有厕所,但有时候拉肚子的话就只能憋着,还是有点恼火的。”展潇说。
退伍之后,展潇做过海鲜批发,当过总经理助理,还开过轻轨广告公司。后来生意不好做了,就开起了网约车,“没办法,上有老下有小”。一开始,他觉得开网约车时间很自由,现在,展潇已经开了四年,他发现这份工作的“自由”是有限度的。
首先,吃饭的时间无法控制,不太固定。准备吃饭时,展潇必须找好停车的地方。“不好停车的话,罚单都要不少。”他说。刚开始跑网约车的时候,他每个月的罚单都要一两千块钱。如果哪天生意好,到了饭点他也不吃,直到深夜“太饿了”才会去吃。他的车上常备着一个收纳箱,里边放满了零食,那是他给没时间吃饭的自己准备的。
展潇平时只能在车的引擎盖上吃饭
除了吃饭,展潇的休息时间也很随机。他开的是电车,只有给车充电的时候他才有空在车里躺一会儿。据他了解,有的师傅除了每天休息的五六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在跑车,甚至把被子、洗漱用品也搬到了车上。
过度疲劳的代价是身体。这几年,展潇身上“不太好”的地方越来越多,从胃,到胆囊,再到颈椎。“上个月队里面有个师傅突然一下心脏不舒服,后来检查是冠心病,然后做了心脏搭桥。”他说。
每当展潇只能把车停在路边,在车里躺一会儿时,他总是希望能有一个“可以专门休息的地方”。“因为我们跑车不固定,如果有时候我下午出来到晚上,中间这么长时间也是需要休息的,如果有专门的这种地方,可以上厕所,可以接点热水,肯定更好。”
王太平也有同样的心愿。过去几个月,没单的时候,他只能带着女儿去一栋大楼里的楼梯间,在通往地下室的通道上有一处两米的平台,外卖员们都会在那里短暂地打个盹。“一般就是蹲着,去得早的,也就是垫个东西坐下来,靠着自己的腿。”王太平说。
但王太平要带孩子,所以从来不敢打盹,只能把背了一天的女儿抱下来,牵着手走一会儿,就算休息了。实在累了,他就把干净的毯子铺在楼梯间,让女儿躺一会儿。每次看到王太平和女儿在楼梯间休息,平时爱抽烟的外卖员也不抽了,“家里都有小孩,能够理解”。
比疲惫更让王太平害怕的,是雨天。有一次,女儿身上全湿了,他就不得不赶紧带她回家洗澡、换衣服。还有一次,突然下雷阵雨,“我们两个就啥也干不了,只能望着它停”。王太平怕女儿感冒,所以每次下雨就干脆不接单了,之前有一次女儿感冒了,花了他将近一个月的工资。
代驾小哥何勇也怕雨天。每次下雨,他总是找路边能躲雨的地方,很少进商家躲雨,“也不是怕被嫌弃,就是自己感觉不太好”。干了7年代驾,为了照顾周围的人,他每天出门前都要洗个澡,衣服也要提前一天洗好晾干,味道大的食物比如韭菜、蒜泥,他几乎不吃。但他还是总小心翼翼地,很少进入商家,生怕打扰了别人的生意。
遇到天桥,何勇只能搬着电动车爬楼梯
许多时候,这些城市的服务者总有一种“局外人”的局促,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他们也拥有属于自己的休息站。如今,他们可以从微信里搜索“腾讯地图”点击“驿站地图” 便捷进入,也可以通过腾讯地图小程序首页“爱心驿站”入口、腾讯地图APP搜索“爱心驿站”关键词进入,快速找到“不凑合”的休息站。
微信搜索“腾讯地图”进入爱心驿站地图
这些休息站有的是各地工会和街道居委会自主建设的房间,有的是社会上各类机构的自有区域或者门店,例如银行、加油站等。即便没有标识,奔走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劳动者们在看地图的同时,也不会错过这些隐秘而温暖的角落。
在这里,有持续供应的热水、座位、微波炉,王太平可以体面地给女儿换尿布,展潇可以按点吃饭,何勇也不需要跟同事们在KTV门口用“金鸡独立”的姿势坐在电动车上休息。
而除了休息驿站,腾讯地图上的“隐秘角落”还在持续增加。去年,腾讯地图发布全国首张“小修小补便民地图”,为身边的裁缝店、补鞋店、修车铺引路;今年夏天,腾讯地图发布“河南吃瓜地图”,在方便市民买瓜的同时也拓展了瓜农的卖瓜渠道。
王太平觉得,或许不仅是他们这些户外工作者需要驿站,“那些带着孩子路过的人,希望也能用得着,特别是母亲带着孩子需要哺乳的,可能到其他地方不方便,也可以到那个地方去哺乳。”王太平说。
带着女儿一起送外卖,虽然辛苦,但也给王太平带来了无数快乐。为了赶时间,按电梯的时候王太平总是特别着急,小小的女儿还够不着电梯按键,但她努力伸手的样子已经足以让王太平感动。送一些轻的日用百货的时候,女儿还会帮他拿。有时楼道太黑,女儿被吓哭了,头使劲埋在王太平胸口,他会轻声说着不要怕,然后抱着女儿快步走出黑暗。
现在,王太平可以带着女儿来到爱心驿站,在暖黄色的灯光下吃饭、玩耍。女儿长大后,或许不会记得在爸爸背上度过的这段时光。但这些明亮的瞬间,王太平会永远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