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个北大数院的杰出校友邓煜和王虹分别宣布证明了希尔伯特第六问题和挂谷猜想,轰动了数学届。加上之前北大毕业的张益唐,在美国餐馆洗了多年的碗之后,把孪生质数猜想推进了一大步,创下了数学期刊顶刊《数学年刊》最快审稿纪录,一战封神。这不引来一堆喷子骂:为什么中国人要到美国才能做出大成果?怎么说呢,反正批评这个事情是最容易的。虽然喷子们现在连一元二次方程都能解错,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开嘴炮。事实上,联合国五常就是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数学强国,谁祖上还没阔过?只不过牛顿发明微积分以后,人类在数学方面的积累速度呈指数式增长,偏偏我们在这个时期完全和世界脱节,所以落下得多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工程师和科技人员。所以国家投入的重点当然是在工科专业上,基础学科的投入相对较少——毕竟现在工科用到的数学,1930年以前的数学理论足够解决。等到后来国家有钱了,又开始加大对基础学科的投入,加上中国人又勤奋,所以我们和世界主要数学强国的差距一直在缩小。北大的袁新意教授曾做过统计,目前在四大期刊上发表论文和icm45分钟以上报告这两个衡量高水平数学家的硬指标上,来自大陆的数学工作者人数一直稳步增长,大致和德国处于同一个水平——当然和顶尖强国差距还是不小,世界数学中心还是在美国。什么叫中心?就是很多方向的顶尖大神都在美国,你作为全世界最好的学生,不去跟最好的数学家学,不是搞笑么?
作为数学人,我相信中国数学早晚会超过美国,但是这天的到来可能是在很久很久以后——就像上世纪我读大学的时候经常有人鼓吹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但是别忘了21世纪有特么100年。而且就算反超了,美国数学也只不过从老大变成老二,并不是一夜之间就灰飞烟灭所有的积累荡然无存。彼时的美国数学界只是相对于自己的鼎盛时期最顶尖的数学家人数会减少,然而由于惯性,仍然会有一部分最好的学生去美国学。因为某些细分方向的最强数学家可能还是会在美国,除非我们强到啥都第一。
从大问题几乎没有大陆数学家的影子,到现在已经有相当的存在感了;从原来的单向输出,到现在很多顶尖数学人才回流,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做大问题,有时候是要一点运气的,而现在在美国的顶尖华人数学家的总量还是比国内多,从概率的角度来说,做出大结果的可能性超过国内不是很正常么?不知道那些阴阳怪气说到美国才能出成绩的又做了什么?而且我相信,这些人根本没听过彭实戈这个名字。
顺便问一句,你们知道美国自己培养的数学系本科生已经多少年没有拿过菲尔兹奖了?全靠移民撑场面呢,这种没有造血能力全靠输血的状态,你又了解多少?
一天天的除了放炮,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