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先行
林芝答卷
自2021年12月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作出“把林芝建设成西藏改革开放先行区”指示以来,林芝市坚决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作为落实“四件大事”、推动“四个创建”的有效载体,锚定“两地五区”总目标,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开放向更高水平迈进。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林芝市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以墨脱县为试点,紧扣“三县一城”发展愿景,紧盯治理难题,以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和“三级和议”为借鉴,积极探索基层治理“三立三破”新模式,建体系、治根本、强预防,为提升治理效能提供新的实践路径,筑牢社会稳定发展基石。
构建枢纽统筹点。以社会工作部为主导,突出统筹协调导向,积极整合县、乡、村三级基层服务资源,详细建立重点人员和重点事务工作台账,对出现的新矛盾、新纠纷,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化解。2024年以来,村级矛盾解决率提升15%,潜在上访率下降20%。构建网格治理点。以政法委为主导,突出精细管理导向,深化“一张网、一平台”建设运用,做实做细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各级综治中心和“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规范化运行,加速综治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2024年以来,县、乡、村三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15起,调解206起,涉及资金7360万余元,化解率达95.8%。构建法治发力点。以司法局为主导,突出法律为民导向,探索“人工+智能机”新模式,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提供定点服务,组织“行走的公益法律服务”提供流动服务,引入公共法律服务终端机提供智能服务,解锁“高标准、不打烊、直达最后一公里”的24小时公共法律服务。2024年以来,累计提供法律援助53件,解答法律咨询932人次,代写法律文书537份。
突出“下访”助推标本兼治。实施领导带头“四下基层”“一日村官”等制度,推动“被动接访”向“主动送访”转变。2024年各级领导“送访上门”520余人次,足迹遍布45个行政村,体验村官工作时长超600小时,逐步建立起“提前预告+现场办公+及时反馈+动态追踪”链条,极大提升群众满意度。通过“吹哨”助推标本兼治。推行“乡镇吹哨,部门报道”机制,推动“部门候命”向“响应乡镇”转变,打破部门壁垒。机制运行以来,部门响应基层20余次,精准定位各类复杂问题根源,高效落实问题处置责任,成功攻克12余件重点难题,显著增强基层治理联动性。坚持“速办”助推标本兼治。创新推出“墨事即处,民意速办”线上诉求反映平台,推动“层层反馈”向“一键派单”转变。建立信息汇聚共享与问题联动解决机制,依据部门职责、法律法规找准解决路径,公开承诺办结时限,开通热线实行全程监督,实现群众诉求“即接即办、流转提速、调度直达、限时化解”,切实畅通渠道。自平台上线以来,共收集有效问题55件,已办结52件,满意率达92%。
“赤脚社工”暖心关怀。发挥全县25名赤脚社工扎根乡土、热心奉献的优势,辐射带动成立45支村民志愿服务队,深入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念,开展关爱孤寡老人、扶贫帮困助残等志愿活动,消除“最后一公里”隔阂,构起政府与群众的情感纽带。“网格专员”精准服务。精心划分网格单元,招聘专职网格员67名、专职人民调解员12名,实现49个综合网格和5个专属网格全覆盖,并为网格员统一配发设备,充分发挥网格员深入一线、定期走访和专职人民调解员身在基层、与民同居的优势,构起全面立体的情报信息网络。“耆英善调”情理融合。发挥“耆英善调”调解机制,依托老革命阅历丰富、信仰坚定且威望崇高的独特优势,将其培育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力量,弥合当事人之间的分歧与裂痕,助力推广仁义礼智信等普世情理,引领和谐新风在基层开花结果。据统计,老革命调解员参与的案件成功率超95%,极大促进社区邻里关系的和谐稳定。
还有这些信息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