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1

9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2025年,侯学军先生又多了一个头衔: “两弹一星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新闻传媒部副主任。

图片

  两弹一星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是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火箭军等从事两弹一星行业的热爱两弹一星事业的专家和学者组成。

图片

  两弹一星科教委主席由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担任,副主席由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火箭系统总指挥,长征二号F火箭总指挥黄春平担任。

  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令人感慨万千。我们曾经长时间领跑于世界,但是1840——1949年,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沉沦,之所以曾经饱受屈辱和灾难而能够生生不息,主要的凝聚力、号召力就是中华文化精华的传承、精神传统的弘扬,就在于无数先哲和仁人志士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奋斗的精神告诉世界,我们要挽救中华民族命运与危亡!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1960年6月,在中国正面对“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苏联方面突然单方面撕毁援助协定,撤走了在华全部专家,这一举动反而激发了我们独立自主造原子弹的决心。

 我国科研工作者在经济落后、工业和科研基础薄弱,资金、设备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距地面2900米处空爆试验成功。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多时间。同一时期,我国的导弹研制也取得重要突破,先后成功发射了常规导弹和核导弹。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一次性发射成功,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我国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正式进入太空时代,而且“东方红一号”在跟踪手段、信号传输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统等技术方面,均超过了苏美等国首颗卫星的水平。作为纪念,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5000多年而不中断,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在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传承。同样,新时代呼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伟大精神,使之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开拓的巨大推动力量。

  开创“两弹一星”伟业的那段艰苦奋斗史,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至今,开创者们的动人事迹仍然被人们广为传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也是一项事业不断创造辉煌的源泉。“两弹一星”精神与中华优秀文化一脉相承,是伟大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两弹一星”伟业相结合的成果。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