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育福利显著上升,可惜晚了|陶舜财经

图片
作者:陶舜财经
中国试图扭转人口下滑的趋势,生育福利在3年内显著提升——可惜晚了,稀稀拉拉的点滴雨露,无法缓解30年来“单独一孩”所造成的“干旱”。
在中国的记者里面,我算是较早试图让“计划生育”话题“破冰”的人之一。
熟悉中国舆论场的人们知道,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涉及“生育权利”的稿件在中国媒体是看不到的,当时几乎所有媒体都非常清楚这条新闻从业的“红线”:“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不容质疑”。
我本人长期支持人的生育权利,这与国策无关,纯是站在“地球上无差别人类”这一维度。我认为这个角度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在2015年2月写了一篇《中国需要一场生育政策大讨论》刊登在《经济观察报》上,在当时,这个声音绝对算是空谷之音,“全面二孩”是2016年出台的政策,可见《经济观察报》是一个多么优质的媒体。“全面二孩”出台之后,我又在该报进一步刊登了关于“给未婚妈妈一条生路”“抓住全面三孩的时间窗口”这些深化主题的文章。
说这些是为了表达这个意思:一个敏锐的记者很早就能感受到时代趋势,国家和社会需要珍惜和重视媒体的声音。
我认为,国家的新生育政策都是对的,如果一定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无非就是两点瑕疵,一是来得太晚了,二是力度始终还是太小了。
与其碎步前进,不如一步到位,时间不多了。
宏观看,生育福利的调优,仍然停留在各地尺度参差、零敲碎打的主动作为。比如3月13日呼和浩特的新举措,“一孩补贴1万、二孩补贴5万、三孩补贴10万”,力度之大,是近几年来见到的最有诚意的一个。
呼和浩特显然是察觉到了某种趋势,才做这个调优。我查阅它的人口数据,2020年首次出现常住人口跌破290万,在那之后,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其中在2022年18-35岁青年群体占比流出率高达23.6%。这就不难理解呼和浩特为何忽然“放大招”了。
自2022年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口变化对于经济变化的影响,得到了持续的重视。人们看到,首先承压的就是房地产,这三年,房地产剧烈的波动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压力,对国民经济的拖累也不小,国家越来越重视人工智能、机器人与互联网等科技创新,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人口和出生率的共振下降,还直接导致了一些幼儿园和妇产科的关闭,这还会造成新的失业。
既然已经认识到人口与经济有着如此重大的关系,就很有必要加大力度,像呼和浩特那样去做缓解和扭转人口趋势的动作。
不久之前,有网络传言称,“浙江省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实行幼儿园小班免费教育政策”。
图片
可惜的是,该信息很快就被官方辟谣。类似的传言在其他省份也有,也很快被当地辟谣。
其实,何不顺着民意办事,有财力有条件的地方,试着做做看,像这样关乎民生的关键小事,做好了就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自新的证监会主席吴清上任以来,中国股市的调控已经做得不错,中国股市在2024年实现了触底回升。人口的调控也值得借鉴那样的模式,通过减少交易成本和稳预期的模式,把人口稳下来、搞上去。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建议卫健委向证监会取取经。
你觉得呢。
陶舜财经——你的醒脑陪伴
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