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的IPO融资额以1541亿港元冲上全球第一,孟买亿万富豪数量也在同年3月以92人排名第三,成为亚洲新晋“富豪之都”。
印度媒体欢呼:孟买已逆袭纽约、上海。
但另一边,孟买的餐厅老板们正焦头烂额——市政府一纸禁令,要求所有餐饮场所在今年7月8日前停用传统泥炉,改用清洁灶具。
有老板抱怨:电烤箱烤的馕,还能叫印度馕吗?
这座被资本热捧的城市,一面是股市狂飙、富豪扎堆,另一面却是失业与通胀并存,以及街头此起彼伏的抗议声。
孟买究竟是真崛起,还是泡沫幻影?它若放到我国,能比过上海吗?
孟买的资本神话
2024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全球富豪榜》让孟买首次站上亚洲之巅——92名亿万富豪力压北京(91人)、上海(87人),成为亚洲富豪密度最高的城市。
榜单显示,印度富豪数量虽仅271人(全球第三),但孟买一城便贡献了三分之一。
印度商业巨擘安巴尼持续领跑亚洲财富榜,其掌舵的信实工业集团助力这位实业大亨以1100亿美元财富规模稳居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十一席。
其中,彭博社数据显示,去年1月,印度阿达尼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阿达尼短暂超越安巴尼成为亚洲首富,但现在以979亿美元的净资产落后安巴尼三位。
更惊人的是股市表现。
2024年12月,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IPO融资额达1541亿港元,远超纳斯达克(1375亿港元)和我国三大交易所总和(680亿人民币)。
疫情以来,印度股指从3万点飙升至7.8万点,涨幅超160%,同期上证指数仅原地踏步。
德勤报告称,印度股市的狂热源于“预期经济”——中美博弈下,大量企业将产业链转移至印度,国际热钱疯狂涌入其股市楼市,推高了资产泡沫。
但资本狂欢背后,隐忧已现。
印度央行前行长拉古拉姆·拉詹直言:印度正被增长炒作蒙蔽双眼。
这位曾准确预言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家指出,印度14亿人口中半数未满30岁,但劳动力技能低下,基础教育普及率不足70%,“若无法提升人力资本,年轻人口反而是负担。”
禁用泥炉与8%失业率:光鲜数据下的真实孟买
孟买市政府宣布全面禁用传统泥炉,要求餐饮场所改用电烤箱,理由是“减少空气污染”。
但《印度时报》调查显示,泥炉产生的污染仅占全市的3%,汽车尾气与工业排放才是罪魁祸首。
一家百年烤肉店老板抗议:政府只敢拿小餐馆开刀,却不敢碰财团的工厂?
这一政策暴露了孟买的发展矛盾。
作为印度经济引擎,孟买提供了全印度10%的工作岗位,并且在税收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在工业体系构成中,毛纺织业、皮革加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食品深加工及影视文化产业共同构成多元化产业格局。
石油基新材料、复合肥料及核能应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依托近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炼化体系持续升级形成完整产业链,能源化工板块实现跨越式发展。
欧洲智库“世界不平等实验室”日前发布报告称,截至2023年3月,印度前1%的财富精英群体掌握着全国40.1%的资产总量,其收入占比攀升至全国总收入的22.6%,两项指标双双刷新统计峰值。
这一数据表明,南亚次大陆最大经济体已成为全球财富分配失衡最严重国家之一。
更严峻的是基础设施短板。
孟买仅有两条地铁线路,高峰期通勤依赖被称为“人间地狱”的城郊铁路车厢拥挤不堪。
《商业周刊》曾描述:在这里,悬挂在车门外的通勤者,与金融区西装革履的银行家,构成了孟买的两极。
对标上海:孟买是“经济巨头”还是“滤镜网红”?
若将孟买与我国城市对比,差距显而易见。
金融实力上,上海拥有上交所、期交所等全球前十的金融市场,而孟买两大证券交易所总市值不足上交所一半。
但在资本活跃度上,孟买确有亮点。
去年,其股市新增258家上市公司,而我国三大交易所仅101家。
不过,这种“繁荣”背后是监管宽松——印度允许亏损企业上市,且上市门槛仅为我国的三分之一。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指出:印度股市的泡沫风险远超我国,一旦热钱撤离,可能引发系统性崩盘。
富豪群体的对比更具讽刺性。
孟买92名富豪中,48人来自能源、矿产等传统行业,科技新贵仅占10%;而北京、上海的富豪多集中于互联网、新能源等高附加值领域。
胡润研究院分析称:印度富豪财富集中于垄断行业,而我国富豪更依赖创新与全球化。
孟买的崛起,究竟是扎实的逆袭,还是资本滤镜下的幻影?
印度央行前行长的警告犹在耳边:解决教育、基建短板,比追逐富豪榜更重要。
当上海以5G网络覆盖全城、新能源车渗透率超40%的速度推进时,孟买仍在为禁用泥炉和棚户区改造争吵不休。
一座靠热钱和预期堆高的城市,真能撼动上海的地位吗?
参考消息
环球时报《孟买禁用“污染”泥炉 改用清洁环保灶具》
观察者网《孟买首次超越北京,成为拥有亿万富翁最多的亚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