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我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当天的记者会上直言: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
而“台当局”慌忙抛出“台乌四大不同论”,试图平息岛内“疑美论”的蔓延,却被揭穿“卖台求荣”的本质。
在台海问题上,马英九曾表示:美智库兵推18次中美战争都是美国输,别信美方口头承诺。
然而,手握绝对军事优势的我国却迟迟未启动统一进程,除了再给和统留空间之外,我国还下了一盘好棋。
台海军力碾压美国:为何引而不发?
1996年的台海危机中,美国曾派出两艘航母逼近海峡。
彼时兰德公司一份报告直言:只需两个战斗机联队就能全歼中国空军。
这句话刺痛了无数国人的神经。知耻后勇的我国开启军事现代化狂飙:2016年南海对峙后,解放军已形成航母战斗群、核潜艇、陆基导弹的立体打击体系。
至2024年,兰德公司最新推演显示,即便美国联合日韩澳盟友,在台海也毫无胜算。
军事优势如此明显,却未将武统提上日程,除了是想和平统一以外,根源在于战略视野的升维。
1958年炮击金门时,毛主席曾将台湾省比作套在美国脖子上的绞索。
如今这条绞索被赋予了新使命——将美国资源牢牢拖在亚太。
我国对台海的明确立场,美国却将其曲解为“台湾省就是我国的软肋”的判断。
而这一判断将遮蔽住美国自己的视野。
中东暗战:人民币石油结算撼动美元霸权
2001年美国被“9·11事件”拖入反恐战争,我国抓住十年黄金期在中东争取发展空间。
2012年奥巴马搞“亚太再平衡”,把六成海军调到西太平洋,我国反手“抄了”美国后院:与沙特、伊朗签订30年石油协议,进口量占全国七成。
我国在中东的布局,是一盘深谋远虑的大棋。
中东作为“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为我国基建、投资和产能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国在中东的基建项目,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我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创造了机遇。
中东贸易结算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我国积极推动与中东国家的石油贸易以人民币结算,这不仅挑战了美元的主导地位,也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2022年,我国与伊朗、沙特等国的石油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比例逐渐增加,这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最后,中东对我国维护海外利益、扩大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世界的十字路口,中东连接了亚洲、非洲、欧洲,我国通过在中东的布局,能够更有效地维护其海外利益,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我国在吉布提的保障基地,不仅为护航与人道主义行动提供了支持,也增强了我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感。
中国的战略定力与美国的困兽之斗
美国政客始终坚信“台湾省是中国的软肋”,却局限了自己的视野。
19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先辈们审时度势后,搁置攻台计划,先保东北工业基地,北上抗美援朝,在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中,保住了大局。
2025年场景重现——中东布局未稳前,台湾省反而成了美国固步自封的牵制。
“台当局”之前大肆鼓噪“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省”,妄图借外部势力撑腰壮胆煽动“反中抗中”,现在又着急忙慌刻意区隔。
这种首鼠两端的行径恰似照妖镜,暴露出其色厉内荏的政治本质。
任何文过饰非的说辞都无法掩饰其仰人鼻息、任人摆布的本质。
这种将民众绑上战车的危险行径,只会加深岛内同胞对“棋子”必将沦为“弃子”的深切忧虑,毕竟历史反复证明,倚仗域外强权的政治投机终将自食恶果。
我国外交官在3月12日记者会上一针见血:台湾省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与乌克兰有本质区别!
这时候,民进党当局不管怎么辩解 都消除不了台湾省同胞对“棋子”必沦为“弃子”的忧虑。
事实上,发展到今天,无论美国怎么选,都已经不可能阻止台湾省的回归了。
美国若从台海撤军,我国可随时启动统一;若持续介入,则需不断消耗资源,而他们内外交困已经耗不起了。
这种“围点打援”的策略,让美国陷入两难。
台湾省岛飞不走,中东的根已扎深——当美国在亚太砸钱买焦虑时,人民币正悄然流入利雅得的石油交易所。
或许某天,美国会突然发现:自己砸烂了国库守护的“台湾省牌”,换来的却是中东版图上插满“中国制造”的标签。
这场博弈的终局,究竟由谁定义?
看到这里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