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人明星吴彦祖跨界出圈,凭借他帅帅的外形与美音,在网上大卖英文口语视频课。全套398元,共84节课,每节课8到10分钟。算下来,一节课不到5块钱,比起同类型的在线教育培训课程,忽然成了“白菜价”。
如今,有了AI大模型、翻译机、智能耳机什么的,“可被替代”的真人英语培训似乎又被市场看好了?有人说,阿祖老师5天卖了500万元;也有人说,他2天就卖了2000万元。且不论吴老师及其合作企业到底能赚多少,就吴彦祖的身价和功底而言,他用来拍录播课的时间、精力、成本,也完全可以靠拍片子、拍节目、拍广告赚回来。
那么,吴彦祖当外教老师,出于他良好的高等教育背景、在美生活工作的日常以及“好为人师”的教育情怀吗?跳开主角,看看受众。人际社交中,他们似乎在寻找AI应用场景无法带来的东西。
第一批尝鲜者发现,视频课中也有AI生成的数字吴彦祖,他们爆出了不想埋单的“槽点”:要真人、要互动、要面对面。事实上,阿祖的口语课上,吴彦祖负责范例演示,机构教师具体讲解,还有“AI助教”。显然,三者的受欢迎程度,基本是递减的。
反观现实,AI智能体狂飙突进、大行其道,人们的人际关系更多被人机关系所取代,职员甚至学生似乎越来越习惯“宅”。因为与AI聊天,可以谈天说地、谈情说爱,也可以讨论问题、团队协作,许多事在屏幕前好像就可以解决,用不着见面、用不着言语,是不是也用不着外语了?
吴彦祖的第一课,就有“如何介绍家庭成员”。与老外说起自己的家,对于“AI翻译”设备,自然是小菜一碟。不过,AI也可能由此造成无形的人间隔离,拉长了社交距离,无法产生更多的美。或许,更多的AI应用,恰恰反证了真人对话才更值得我们珍惜,这也是语言类课程依然存在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智商无忧的机器人、数字人“跃跃欲试”站讲台、上节目,别说真人教师,吴彦祖这样的演艺人士也有焦虑感乃至危机感。但阿祖转行,秀出他的为师魅力,还秀英文顺口溜,“票房”被认可和接受。在角色转化之中,折射出比AI更有情绪价值、人间温度的新师生关系。
真正的教育圈里,仅语言技能方面,名校名师就为数不少。尽管未必有明星脸,却可以偏偏拼实力,而且也有桃李粉丝基础。只要勇于接受AI的挑战,借鉴名人课程的操作,完全可以充满自信地塑造出无法替代的师者主角。从线下到线上,辐射优质资源,传道授业,刷屏增粉,叫好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