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地方储备粮储存综合损耗率降至0.38%,低于国家规定的损耗率标准。
2.通过优化产后服务,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共清理烘干处理粮食469万吨,节粮减损18.76万吨。
3.同时,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地方储备粮库完成绿色仓储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仓容213.58万吨。
4.此外,引导加工减损,小麦、玉米、大豆、高油酸花生油、副产物食用资源开发五大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完成研发项目62项,申请专利108项。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3月13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刘萍介绍了山东深化粮食收储工作改革创新,聚力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相关情况。粮食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山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这种损失和浪费,效果如何?对此,刘萍介绍,近年来,该局践行大食物观理念,坚持系统思维,推进粮食绿色减损,着力深耕“无形良田”,探索打造粮食产后减损新路径。
做优产后服务。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加强粮食产后服务指导,为农户提供清理、烘干、储存、加工、销售为主的社会化、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打通农民售粮“最后一公里”,解决“晒粮难”“储粮难”“卖粮难”等问题,减少粮食霉变、抛洒,促进粮食产后减损4个百分点。2024年,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共清理烘干处理粮食469万吨、节粮减损18.76万吨。与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粮食产后减损课题研究,重点研究天然气耦合热泵干燥、分布式光纤粮情一体化监测等新技术新装备,试点粮食产后减损技术集成应用。
聚焦绿色提升。组织召开全省粮食绿色仓储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现场推进会,以规范管理推进节粮减损工作。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地方储备粮库完成绿色仓储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仓容213.58万吨,实施保温隔热、防水防潮改造,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减损增收。济南、临沂、日照等市探索应用智能扦检一体化系统,应用液压翻板卸车机、环保除尘清理筛等高效环保入库设备,自动完成送粮车辆扦样、检验工作,实现无人化操作,不仅效率提升1倍,而且减少粮食撒漏。加强地方储备粮储存环节损失损耗调查,开发“粮食损失损耗管理”模块,实现数据统计信息化,地方储备粮储存综合损耗率从0.42%降至0.38%,低于国家规定的损耗率标准。
引导加工减损。2024年,小麦、玉米、大豆、高油酸花生油、副产物食用资源开发五大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完成粮食深加工领域研发项目62项,申请专利108项,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施设备技能化改造,优化生产工艺,德州发达集团研发“六皮九心三渣两尾”制粉工艺,出粉率从77%增至79%,按年加工小麦270万吨计算,可提高面粉产量5万余吨。从“田间”“车间”到“餐桌”,“吃干榨净”每一粒粮食,粮食加工转化利用率98%以上。小麦链条一二三产融合互动循环,产品600余种;玉米链条原料综合利用率98%以上;大豆链条开发产品210余种。鲁花集团、梨花面业等4家粮油加工企业争创成为国家粮油适度加工标准化试点企业。全省小麦加工损失损耗调查企业234家,抽样数量覆盖规模占入统加工企业的51.5%。小麦加工环节损耗率均在1%以下,平均损耗率为0.55%。
加强宣传引导。创新工作方式,依托“齐鲁粮油”六进系列活动,发放宣传册、明白纸,开展爱粮节粮短视频大赛,走遍齐鲁、贴近百姓,扩大爱粮节粮宣传效果。以“激发创新活力推进兴粮兴储”等为主题,通过开展世界粮食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发布爱粮节粮倡议书,在全社会树立讲营养、重健康的粮油消费理念,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新风尚。
记者:孙锋 编辑:曹梦佳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