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 “苯” 风波不断,新任掌门临危受命?|热财经

近日,化妆品巨头欧莱雅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其旗下知名品牌理肤泉的 Effaclar Duo 清痘净肤双重调理乳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苯。由于担心产品可能受到苯的污染,欧莱雅已在美国召回其所有批次的Effaclar Duo。

对此,欧莱雅相关人士回应称,本次主动召回仅限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理由是该含有过氧苯甲(BPO)的祛痘产品仅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销售,不涉及中国市场。

3月13日下午,记者就涉事产品发现微量苯的具体情况、欧莱雅内部在产品质量把控和安全检测方面是否存在漏洞以及如何确保其他市场销售的产品不存在类似的苯污染等问题采访欧莱雅公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今年已两次因 “苯” 问题陷入风波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今年欧莱雅第二次因 “苯” 问题陷入风波。早在今年 1 月,有媒体报道称,欧莱雅旗下 CeraVe 适乐肤及其他BPO痤疮治疗产品就曾被指含有高浓度致癌化学物质苯,欧莱雅面临至少六起集体诉讼。当时欧莱雅同样对外回应称“不涉及中国市场。”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在化妆品领域,尤其是祛痘产品中,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应用较为广泛。它具备抗菌、抗炎以及角质溶解的特性,可有效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生长,减少皮肤炎症,还能通过松解角质细胞间的连接,促进角质层脱落,从而达到清洁毛孔、改善痤疮症状的效果 。

然而,BPO存在显著的安全隐患。其化学性质不稳定,在光照、受热等条件下,容易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游离的氧自由基,而这些自由基会进一步促使苯的生成。苯是国际公认的一类致癌物,长期接触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包括血液系统疾病、癌症等 。在监管方面,我国药监局早在 2021 年 5 月修订的《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中,就明确禁止过氧苯甲酰在化妆品中的使用。

回顾欧莱雅 2024 年年度财报,其销售额增长 5.1% 至 434.8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3292 亿元),营业利润率达到创纪录的 20%,营业利润 86.88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657.8 亿元),同比增长 6.7%。然而,除北亚区外所有市场实现同比增长,包含中国在内的北亚区销售额同比下降 3.2% 至 103 亿欧元(约合人民币 780 亿元),中国大陆的美妆市场呈负增长,这也是欧莱雅中国近 14 年来首次下滑。欧莱雅集团在财报中解释,中国市场的负增长主要受到美容市场疲软和旅游零售销售压力增加的影响。不过,以2024年双 11 销售排名数据为例,国产美妆品牌 “珀莱雅” 成为天猫等多个平台销冠,而欧莱雅集团旗下品牌 “巴黎欧莱雅” 在天猫、京东、抖音几家平台 Top5 榜单中,都出现了排位下滑 。

孟颖琪将出任巴黎欧莱雅中国区掌舵人

在这一敏感时期,欧莱雅中国区也迎来了重要人事变动。近日,欧莱雅宣布现任理肤泉中国品牌总经理孟颖琪将接掌巴黎欧莱雅中国品牌总经理一职,该变动将于 2025 年 4 月 1 日正式生效。

公开资料显示,孟颖琪于 2009 年以管培生身份加入欧莱雅中国,起初负责植村秀品牌的客户管理、网络推广及销售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美妆市场一线经验。此后,她转战巴黎欧莱雅染发团队,逐步涉足该品牌护肤和彩妆品类的市场推广,凭借出色表现成为巴黎欧莱雅品牌业务总监。2022 年 3 月,孟颖琪离开巴黎欧莱雅,出任理肤泉中国品牌总监,在理肤泉任职期间,她积极推动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在产品推广、市场拓展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果。

如今,孟颖琪的岗位调动,意味着她将面临全新挑战,尤其是在理肤泉深陷致癌风波、欧莱雅品牌形象受损、中国市场业绩下滑的当下,如何带领巴黎欧莱雅在中国市场重拾增长态势,提升品牌口碑,制定并执行有效的营销策略,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文|记者 汪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