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亚迪的智驾平权宣言加速了智驾芯片市场的竞争,中算力芯片市场格局将发生变化。
2.目前,英伟达的OrinN和德州仪器的TDA4VH是市场上主要的中算力芯片,但两者在国内车型项目中接近出局。
3.由于此,地平线J6E/J6M芯片在主机厂项目中取得了成功,其他国产芯片逐渐淡出。
4.然而,高算力市场仍存在竞争,Momenta、卓驭和小鹏等团队在有限算力上展现出一定的城区实力。
5.主机厂和智驾Tier1需要认真思考如何避免重蹈J5覆辙,让智驾真正被用起来,实现产业盈利。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作者| 宇多田
封面| 电视剧《空战群英》
开年,比亚迪的“智驾平权”宣言,在所有主机厂屁股上点了一把火。
在过去1个月里,不少负责人火急火燎拨通Tier1的电话,要求“跟进比亚迪”:“他们车上的方案,你们能给配齐不?”
2022~2023年的“慌不择路”史,再次上演。
“这好比什么呢?本来很多智驾公司都快没气儿了,又被提着扑腾了几下。”
一位产业人士无奈指出,本来很多主机厂的平价车型在按部就班搞一体机,贵一点儿的上高速。但一夜之间,10万档车型的一体机完全落伍了。
“所有主机厂迫不得已拉了一大截条:低端车全要标配高速NOA。”
这对产业是一件好事,但对消费者未必。
即便“高速NOA标配全系车型”,将会是2025年的智驾量产主旋律,但我们却看到另一点:
无论是芯片、域控,还是智驾算法Tier2,将再次进入一段混战洗牌期。本来准备跑路的各家销售也终于再次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坦率讲,很难不怀疑,这是比亚迪、智驾产业与其他力量的一场共谋。
或者说,“智驾赛道”也将是一部分资本预备套现离场的最后两年。
01
中算力市场,变天
在当下,被验证上车量产的中算力芯片,只有英伟达的OrinN与德州仪器的TDA4VH。
前者包揽了小米SU7标配(如果说蔚来智驾是被圈内工程师群嘲,那么小米智驾体验则是烂到大家根本不屑于提小米自研)与比亚迪的多款走量车型(自研+卓驭)。
后者则是让五菱云朵出圈的古早ADAS之王。
然而不幸的是,在已经定点和未来量产的国内车型项目里,两者均接近“出局”。
嗯,几乎板上钉钉。
“TDA4可能真的没戏了,因为有能力用起来的太少,对新算法的支持太落后。”一位产业人士叹息,当初就百度和大疆卓驭搞起来了,后面根本没人跟。
“这就像当年丰田搞氢燃料动力电池,一方面大家没这个实力,一方面你搞得也没多好。
干脆集体换个平台。”
以新车型如“过江之鲫”的吉利与长安为例。为了对标比亚迪,两家主机厂皆选择了地平线的J6E/J6M。
前者将十几辆车定点给轻舟与福瑞泰克,后者则据称交给了自研团队。两边皆处于紧锣密鼓的中算力芯片开发阶段。
其他国产芯片,皆淡出项目。
当然,两家主机厂选择J6系列的原因很复杂,其中必然少不了资本与二级市场的借力。
此外,北汽、长城、奇瑞、比亚迪与东风岚图,多款车型也全都采用和定点了地平线的J6E/J6M。
为了挽救毫末,长城据说也希望能把J6M交到它的手里。
这便导致了地平线生态圈,继2022~2023的J5混战后,开启了第二波剧烈骚动:
主机厂大门口,一流算法团队与三流江湖混子再次重聚一堂;地平线商务们则在“夹缝”里推杯换盏、长袖善舞、来者不拒。
最后,要么二线Tier2软硬合纵,要么智驾Tier1连横兜底。
总之,除了Momenta和元戎,中国还活着的智驾前装算法公司全部在J6中算力平台上汇集。
而值得注意的是,大疆卓驭也决定使用J6E,首次进入地平线生态圈。我个人认为,这是地平线中算力生态里,第一个拥有卓越工程实力的团队。
因此,不夸张地说,除了高阶王者Momenta用高通8620P拿下了奇瑞丰田等车厂的几个小车型(小鹏并不清楚是否继续推进),整个中算力芯片市场几乎被地平线吃定。
换言之,地平线的国产竞争对手们,也在陆续消失。
曾在一体机市场大放异彩、一度被地平线视为眼中钉的爱芯元智,几乎等同于放弃了高阶智驾市场。
当然,爱芯汽车事业部负责人龚惠民的离职,也从某种角度暗示,这家公司在换上新CEO后开始往安防与工业领域倾斜,慢慢削减在汽车产业上的投入。
“按照芯片产业的逻辑,只留下一家创业公司是必然的事情。要知道,你要出货超过500万片,才能赚到毛利。”
一位芯片产业人士指出,至少当下阶段,智驾中低算力芯片的蛋糕只够一家公司分。
然而,在高算力市场,迷雾仍然缭绕,对手也依然强劲。
02
重新定义“芯片档位”
消息人士透露,Momenta自研芯片,已经回片了。
据了解,这是一块字面算力大于OrinX(稀疏算力254T),又小于地平线J6H/J6P(稀疏算力560T)的智驾芯片,大约在270T左右。
但包括新势力在内,由于各家芯片SoC,都是针对自己的算法模型独立开发定制,因此,单纯比较稀疏或稠密算力的方法,已经失效。
所以,才有了所谓专业媒体称“高通8620P的算力高达128T”这种荒谬可笑的结论。有工程师认为,这可能是“某个模型在上面跑分跑的高而已”。
简言之,所有厂商给出的书面算力值都不可信。
我们在上篇就说过,芯片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高度依赖用芯片的人的工程能力,譬如部署量化。此外,少数供应商也将在J6E上做城市NOA。
因此,我们根据软件算法方的反馈,重新划分了芯片层级。
不过,有技术专家指出,Momenta真正的稀疏通用算力或许要“缩水”至180左右,被划为“高算力芯片”这一档位。
“通用算力与高通8650大约持平,比OrinX低,主要用来打‘城市NOA’这个市场。”
换句话说,在“城区NOA”这一档位,如果用好了J6M与SA8650,是完全可以与单OrinX的拥趸们打一场硬仗的。
(目前看,单OrinX阵营的团队,除了Momenta都超级菜)
但可惜就可惜在,现阶段,市面上我认为在有限算力上有一定城区实力的团队有三家:
Momenta、卓驭以及小鹏。
甚至于,Mmt与卓驭很可能将分别在8620和J6E上做出不错的城区功能;而轻舟与博世,虽有一定量产经验,但迫切需要在2025年用新量产证明自己的城区能力。
另外,很多算法Tier2一直在吹嘘:“更换芯片平台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但现实恰恰相反。
一方面,从SOP到真正量产上车,智驾Tier1在一枚芯片上耗费的精力与财力大到惊人。几亿进去,创业公司的选择失误很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另一方面,如果主机厂在新车型上陆续更换自研芯片,也会导致一部分原有芯片的部署团队面临失业问题。
当下,就有新势力的Orin团队与自研芯片部门就面临相似困境,正在争夺量产上车权。
03
切勿重蹈覆辙
坦率讲,我们很高兴能看到一个产品,譬如芯片,回归它该的市场逻辑。
至此,智驾芯片产业长达3年的扎堆创业闹剧,终于以“大多数的逃离”告以段落。
但对于主机厂来说,在智驾能力上,不应该只跟比亚迪卷概念和速度,也应该反向把比亚迪自研卷死在沙滩上——
老老实实把项目做好,交付到消费者手里的不是个“一锤子买卖”的死货。想想2023年那些五六枚芯片攒在一起的傻项目吧!
如今,J6E/J6M市场的大获成功,有芯片定义与设计之功,有余凯及其背后智囊团在外资Tier1换代之际的埋点爆破之力,也有小弟们漫天盖地的吹嘘营销功绩,更有各路资本的合纵连横来托举。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强化了Transformer等模型的J6系列,部署难度必然要远小于曾经脏器不匀的J5。但不同团队使用OrinX的实力,已证明“效果好用与否”,强依赖于智驾Tier1团队的工程化能力。
如今,J6E/M进入开发阶段,各家为了拿项目各种压价和承诺…无所不用其极,这让我回忆起了2022~2023各家主机厂引入J5时的热闹场景。
当然,“人力不足”是三流智驾公司还能分一杯羹的重要前提,但结局已经注定。
希望不要重蹈J5覆辙。因为这关系到一家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品牌力。
嗯,让该死的智驾公司赶紧死掉,把三流骗子赶出产业,让“智驾”真正被用起来,才是整个产业真正赚钱的开始。
这是主机厂和地平线,乃至智驾Tier1,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