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时间比较累,我想着去享受一次放松的肩颈按摩,缓解缓解日常疲劳和压力,没想到按摩回来之后就慢慢感觉不对劲了。”陈蓉表示,按摩师在给自己按摩时,用力挺大,当时她并未觉得有何不妥,只当是按摩的正常反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陈蓉便发现自己的右臂开始逐渐失去知觉。“右胳膊就像被灌满了铅,抬都抬不起来。紧接着,我发现自己右腿也开始出现麻木的感觉,这种感觉迅速蔓延,让我几乎无法感觉到自己的腿部。此外,我还发现自己无法控制口水,不自觉地从嘴角流下。”陈蓉描述说。
意识到情况不妙,她立刻前往当地医院检查,诊断发现血管出现问题,随后经朋友介绍,紧急前往上海冬雷脑科医院就诊。急诊CT扫描后,扫描结果显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诊断:她的左侧颈动脉,出现了长达6厘米的“血管夹层”。
“这个状况,就好比血管壁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就像面包片被粗暴地撕裂一样,导致血流几乎被完全阻断。更糟糕的是,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大脑已经开始出现早期的梗死征兆。”该医院神经外科盖延廷主任说。
面对如此凶险的状况,盖延廷团队迅速作出决定,选择进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更精确地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DSA精准定位夹层破口的位置,我们为患者进行了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盖延廷介绍。
手术中,医生从陈蓉大腿的股动脉送入一根微导管(直径只有0.6mm),穿过复杂的血管路径直达病变部位。“我们给患者植入的自膨式颅内专用合金支架,就像在血管里撑开了一把‘保护伞’,把撕裂的血管壁重新粘合起来。”盖延廷介绍,这种支架的网孔还能促进新生内膜覆盖受损区域,术后6个月,血管就可完全恢复。
据了解,该手术后,患者的穿刺点只留下2mm的小针眼,术后6小时患者就能下床活动。
术后,陈蓉的造影显示,原本被夹层堵住的血管已经恢复畅通。“手术后,我右侧肢体的无力和麻木感也逐渐消失了,非常感谢盖医生团队!”陈蓉感激地说道。
颈动脉,就像是连接心脏和大脑的“高速公路”,血管壁由三层组成,就像一个结实的“三明治”。
但若受到不正常的外力,比如大力按摩或者急刹车时猛地甩头,血管壁的内层可能会被撕开,血液就会冲进去,形成一个“夹心层”,这个过程就叫作动脉夹层。颈动脉夹层,也是导致年轻人和中年人中风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按摩成为一种流行的放松方式。然而,不是所有的身体部位都适合随意按压。”盖延廷主任告诉记者,以下三个区域尤其危险,不当的按摩手法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1、 颈动脉三角区,不可暴力挤压:血管距表皮仅1cm,重压相当于“掐住大脑输血管”
2、 寰枢关节区,不可过度旋转:暴力旋转易致椎动脉“拧麻花”,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中风
3、 太阳穴周边,不可用力过度:颞浅动脉壁薄如蝉翼,按压不当或致颅内血肿
盖延廷主任同时提醒大众,约5%人群存在先天血管缺陷,日常需避免颈部突然扭转、过度后仰等动作。在进行按摩前,务必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康复师,避开血管密集区。
盖延廷强调,
若在进行颈部按摩后出现单侧肢体“断电”(麻木/无力)、突发面瘫伴“口水失控”、颈痛+炸裂式头痛、视物模糊/重影以上任一症状,应立即亮起“急救信号灯”,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