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在学习历史时,总会把一个王朝的兴衰,归咎于皇帝是昏君,还是明君。但是,当我们站在一个大历史的角度,去俯视历史时,就会发现:还有很多客观的因素,更能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运。如地理、气候、经济、技术等,这些,比起皇帝的主观原因,更能起到决定性因素。
如地理:像英国、日本这两个国家,被海洋给环绕,它们有天然的地理屏障,其他国家,如果航海技术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是无法侵略他们的。
再看气候:在欧洲,北方人生活在高纬度地区,这些地方气候比较寒冷,降雨量也比较少,所以不太适合农业耕种,在过去,只能以游牧为生。而南方人生活在低纬度地区,这些地方气候比较温暖,降雨量也比较高,所以适合农业耕种。
这种南北差异的气候,就决定了,游牧民族一旦遇上天灾饥荒,就会到农耕民族那里抢粮食,所以在过去,欧洲的国与国之间,更容易发生战争。
所以现在的历史学家,在评判一个国家的兴亡时,不再把统治者个人的能力,作为主要的因素,而是从四个维度,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框架。
这四个维度两两一组,第一组是控制力和向心力,第二组是破坏力和离心力;当第一组的力量大于第二组时,政权就比较稳定,反之,就会动荡,甚至灭亡。
看待一个王朝的兴亡,可以从这四个维度,那么,我们看待一家企业的成长,可以从哪些维度呢?
看待一家企业的成长,也可以从四个维度,分别是:机会、人才、技术、产品。且这四个维度,是一个先后顺序的关系。
先来看机会,它为什么排在第一位呢?
当一个行业的机会窗口没打开时,你是很难进入这个新行业的。如汽车行业:在过去,上百年的时间,美国是没有新的汽车厂家的。但是当特斯拉把电动汽车做起来以后,这个行业的机会窗口就随之打开了,像蔚来、理想、小鹏、零跑等新势力车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进入的。原来,他们也是没有机会的。
当然,机会的窗口除了看有没有打开,也要看这个行业,是处于什么样的周期?如果是下行周期,那想在这个行业赚钱,是没有机会的,如房地产、燃油车。
其次看人才,其实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技术就更不用说了,没有好的技术,根本没法在市场上存活。像DeepSeek一出来,过去那些活跃在AI市场的旧技术,就被统统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场。
产品就更不用说了,产品是企业能够存在的唯一条件。如果光有技术,没有对应的技术产品应用,企业就无法投放市场,更无法实现盈利。就像现在脑机接口、固态电池、纳米机器人、空中汽车等等,也只是停留在技术研发阶段,并没有进入到产品应用阶段。只有推出真正的商用产品,企业才会有持续存在的可能性。
以上,机会、人才、技术、产品,是一家公司能否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机会牵引着人才,没有好的机会,优秀的人才都不会涌进来;人才牵引技术,没有优秀的人才,就诞生不了优秀的技术;技术牵引产品,没有好的技术,就生产不出好的产品;好的产品将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机会。
基于以上四个维度,我们来看一下汽配企业的成长因素之一“机会”,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汽配市场面临的变化。
汽配市场,它是属于汽车购买之后,所产生的市场生意,这一特性就意味着,它的市场规模、走向,将大大受制于汽车市场的变化。
在过去,汽车以内燃机为主,它的零部件有很多,设备运转较为复杂,从汽车启动——进气——喷油——点火——产生动力——离合器进行动力传输——变速箱——传动轴转动——驱动轮胎行走,中间要经历很多步骤,所以当汽车出了故障后,车主需要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后,才能知道相应的原因,因而对技术人员的依赖,是非常高的。这也是汽修和汽配生意,在过去红火的主要原因。
但是,当电动汽车普及后,汽车零部件的数量,大幅减少,设备运转也较为简单,从汽车启动——电池输出电能带动电机转动——驱动轮胎行走,中间少了很多步骤,这使得汽车的故障率,大幅降低。另外,再加上大部分的电动汽车,都装有很多配件监测传感器,当汽车发生故障时,车主和汽车厂家,很容易发现问题、定位问题,这就导致,对技术人员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
汽车市场的这一变化,将会导致汽修、汽配市场的规模急剧下降。如果说,把过去汽配市场的规模,比喻成一个西瓜的话,那未来这个市场的规模,最多是一个苹果,甚至只有鸡蛋那么大,多数的汽配公司,不得不另寻出路,或者被迫出局。
就像当年的摩托车,当电瓶车在国内普及以后,摩托车厂家、摩配企业,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海外市场。汽车厂家、汽配企业,也会如此。
只有转向海外市场,汽配企业才会有机会生存下来,也才有机会吸纳一些优秀的人才。因为大部分优秀的人才,都会在行业衰败前,先行出走,投奔更有前景的市场。
所以说,汽配企业的机会点:在海外。只有把海外市场做起来,才有成长的可能性。
说到海外,由汽配快车道开发的外贸CRM系统,可以帮助汽配企业,快速生成报价单,快速查看历史报价,并将邮件、whatsapp(即将上线)集成系统里,沟通内容快捷查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deyi008详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