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面临离别,面筋弄的居民们以邮为媒留住乡愁

图片



在小东门街道,有一条名为面筋弄的老弄堂,蜿蜒的青石板路串起几代人的市井烟火。这里曾是老城厢的缩影——斑驳的石库门、邻里间的吴侬软语、清晨的馄饨摊香气,构成了独特的城市肌理。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这片承载着百年记忆的街区即将迎来旧改征收。面对离别,居民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留住乡愁:一本名为《面筋印象》的邮政纪念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4年冬,金坛居民区的一场座谈会牵动了居民的心。中国邮政南市支局的徐翔、瞿黎平与居民代表方金生、刘玉等人围坐一桌,讨论如何为即将消失的老街留下印记。“房子拆了,但记忆不能拆。”方金生的话道出众人心声。最终,邮政支局提议制作纪念邮册,用照片、绘画和邮票定格弄堂风貌。这一构想,让在场的老街坊们红了眼眶。


方金生是弄堂里的“墙绘达人”。近年来,他多次在“美丽家园”等自治共治项目中为面筋弄添彩。旧改消息传来后,他不舍地拎起油漆桶,在斑驳的墙面上画下馄饨摊、修鞋匠、跳房子的小孩。“这些场景以后只能在画里见了。”他的墙绘被居民争相拍照,最终成为邮册的主视觉之一。


而另一份深情,则藏在居民季益民的钢笔画中。这位曾获“东门达人秀”书画奖的老人,用纤细的笔触勾勒出晾衣竹竿交错的天际线、藤椅上的白发阿婆、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每一笔都是活过的证据。”他抚着画稿说道。


邮册的制作可谓是一场“全民行动”。金坛居委会发起照片征集,居民们翻箱倒柜找出老照片:有1980年代全家福背景里的老虎灶,有1998年台风天邻里合力排水的场景,还有2010年世博会时弄堂挂满国旗的盛况。邮政支局设计团队以淡蓝色暗纹为底,将三折页展开成“时空长廊”——左侧是季益民的钢笔画旧景,右侧是方金生的墙绘新颜,中间镶嵌着个性化邮票,印着“面筋弄1号”门牌。2025年3月,当首批邮册送达居委会时,几位老人颤抖着手指摩挲封面,仿佛触摸着砖墙的温度。


图片
图片


如今,《面筋印象》不仅是纪念品,更成为社区共治的纽带。据了解,金坛居委会计划联合黄浦第四征收所,向搬迁居民发放邮册;邮政支局则酝酿推出“老城厢记忆”系列邮票,成为黄浦名片。而弄堂口的墙绘前,常有居民打卡拍照,方金生总在一旁念叨:“画里的馄饨摊,当年真的香!”


虽然面筋弄即将迎来新生,但有了这一本邮册、一幅画、一枚邮票,这里的市井烟火记忆将生生不息。正如邮册扉页所写:“拆的是房子,留的是家园。”


记者 / 宋梅

编辑 / 孙超慧

图片 / 金坛居委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黄浦又有新玩法!从外滩出发,苏州河新航线来啦→


2.2025黄浦区侨界法治宣传月启幕!精彩亮点抢先看→



   JOIN US   

图片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