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防可控的癌症,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阻断感染和癌变进程。
2.中国自取样宫颈癌筛查专家研讨会聚焦“自取样HPV检测宫颈癌筛查的实施与优化”,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突破宫颈癌筛查瓶颈。
3.相达生物科技自主研发的DNA浓缩技术及尿液检测方案在专项研讨会上亮相,该技术可显著提高尿液HPV检测的敏感性。
4.由于传统宫颈癌筛查模式存在现实难题,如取样过程不适、耗时、隐私顾虑等,尿液自取样筛查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5.专家呼吁消除宫颈癌仍需多方协力,包括政策支持、公众科普和科技创新,以保障女性健康。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受访专家
宫颈癌可防可控,但现状不乐观
会议期间,相达生物科技作为创新技术代表企业,携其自主研发的“DNA浓缩技术及尿液检测方案”亮相了专项研讨会。
专项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中心主任李长忠教授主持,CSCCP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赵方辉教授,美国国际防癌组织主席Jerome Belison教授,香港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陈嘉伦教授等来自国内国外三十多位权威临床专家均亲临现场参与讨论并给出高度评价。
据悉,HPV疫苗是能有效预防特定类型的HPV感染的疫苗,专家界建议女性最好在9~15岁、尚未开始性生活时就接种疫苗,此时产生的抗体浓度高、持续时间长,预防效果最佳。但目前我国HPV疫苗接种率较低,不足2%。
宫颈癌可防可控,但现状不乐观
尿液自取样筛查可解决问题
“尿液自取样筛查或许能解决筛查不足的问题。”李教授介绍,尿液自取样筛查只需女性在任意时间段自行采集一杯尿液,然后将其寄送至检测机构去进行分析。全程无需前往医院、无需医疗器械侵入阴道、无痛无创,更无需暴露隐私,极大地提高了筛查的便利性。
首先,其独特的双水相提取系统可以将尿液分为两相,其中的病毒DNA会随即被“逼入”其中一相,体积缩小数千倍,被高效浓缩。
其次,他们的高效提取技术则能让浓缩后的样本中的微量病毒DNA被精准捕获,灵敏度高于传统检测。
据悉,于2015年成立的相达生物科技一直试图打破传统检测工具的局限性,为了让检测既简单又准确,其自主研发的PHASiFY™样本浓缩技术可应用于多种尿液自取样检测,以HPV检测为例,通过标准化采集装置完成尿液自取样,经物流送检后,手机端即可获取电子报告,以全程以非侵入方式实现精准检测,开创了“居家自检+精准分流”新路径。
李长忠教授在会议期间也分享了,过去几年基于该技术的尿液HPV检测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尿液自取样检测与医生阴道取样的检测对比能够达到97%左右的一致性,甚至对于宫颈病变检测的能力还要比常规检测方法高。
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尽管技术突破令人振奋,但李长忠教授呼吁,消除宫颈癌仍需多方协力。一方面要做好政策支持,逐步推进将自取样检测纳入医保,制定全国统一质控标准;另一方面要做好公众科普,破除大部分人对于“尿液不准”的认知误区。
科技创新必须服务于人民健康,招彦焘称,科技的意义,是让每个人更从容地掌控健康,尿液自取样技术不仅是科学的胜利,更是对女性尊严的守护。▲
本报记者:牛雨蕾 常虹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