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植树节的由来么?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
1928年4月,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并将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定为植树节,以示垂念。
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
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你知道植树节节徽长什么样吗?
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至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中国植树节”和“3.12”,表示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
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申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植树节,西藏青年在行动
拉萨南山公园工人们利用骡子运送树苗(2022年5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 摄
现拉萨南山公园一景。新华社记者姜帆 摄
西藏青年志愿者在拉萨南山公园植树
西藏林芝广东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植树。来源:林芝教育
青年志愿者在山南植树。来源:山南林业
志愿者在阿里植树。来源:天上阿里
志愿者在日喀则植树。来源:日喀则林草发布
志愿者在那曲植树。来源:那曲融媒
志愿者在昌都植树。来源:昌都发布
植树可以收获什么?
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
促进经济建设
减轻空气污染
据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是天然的氧气制造机;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
编辑:阿旺次成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