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家医保局正会同人社、卫健、药监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文件,协同推进药品追溯码在医保、工伤领域的全流程、全量采集和全场景应用,努力在2025年6月底前实现应采尽采、应扫尽扫、能接尽接。
可以预见的是,无追溯信息的医保药品和耗材将会越来越少,群众的用药安全将会得到有力保障。可见医保局决心很大,很想做好药品追溯码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从2024年7月1日武汉推进开始实行药品追溯码到现在已经快半年的时间了,很多药房都已经开始了实施扫描药品追溯码。那么现实实施下来情况如何呢?
A:从实施扫描追溯码开始以来,药房排队领药的队伍越来越长,药房的工作量更是直线上升。这里出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第一个就是一盒一盒扫描追溯码这个工作量肉眼可见的需要消耗很多时间。第二就是追溯码在药品盒上哪里需要扫码人员查找也浪费了很多时间。
基于这两点,从2025年7月开始全国药师都需要增加工资。确实对于扫描追溯码这个问题上已经有很多科学的解决方式出来了,就是批量扫码,一次性扫描十盒药品追溯码,这个确实能最大解决扫描追溯码浪费时间的问题,但是目前来看,不是每家药房都有这个机器设备,更不是每家药房都有这个技术手段来实施的,医保局需要开源这些扫描技术。扫码的前提是知道药品的追溯码在药盒的哪个位置?
亲自实践以来,药品追溯码的位置完全没有规律可言,实际工作的影响很大,有追溯码和商品码在同一面的(如图1),扫描出来的是商品码,这里应该也有技术问题,还有扫描出网站链接的二维码。因为找药品追溯码和记忆每种药品的追溯码在哪个位置,那么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是否考虑得不是很周到。建议药品追溯码设计在药品通用名下方。
A:各属地医保局的录入要求不同,以吉林省为例,当地医保局要求销售的时候录入追溯码即可; 而以江西省为例,则在入库的时候就要录入追溯码。因此,如果当地相关管理部门有明确要求,那么就需要重新入库并补录追溯码。
这个入库扫码问题,批发药品企业发送货物到药品销售单位时,其整批药品都应该直接生成二维码,只需要接收零售药品单位直接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接入库储存,接收单位只要清点正确的数量即可。这个是必须办到的,规范的药品信息必须是从源头开始建立,不然药品信息建设只会缺点多点,靠每家建立数据更是在浪费时间。
问题在精不在多,这两个问题就够思考解决一阵子了。这两个问题解决了,追溯码才算是真正的有他的价值,剩下其他的都是些小问题。
1.追溯码数据库的建立是迫在眉睫,追溯码的内容不要只包含着药品的一物一码,追溯码应该包含这个药品的所有药品信息,这才是我们建立数据库的最终目的。
2.最小单位的追溯码建设,小到一支针剂我们都要配齐追溯码。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用量肯定是被严格审核的,特别是注射用药品。注射药品追溯码实行后,哪家医疗单位用了多少,哪个医生开了多少,哪个品种用得多或者异常,这些都不是秘密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2004年全球发生的160亿次注射中,中国发生了50亿次。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中国人均8瓶的输液量更是将发达国家抛在了身后。输液如何减少,只能靠输液药品追溯码。
3.药品追溯码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了,耗材追溯码可以加快脚步了。 说了这么多药品追溯码的问题,药品追溯码是需要中国药学该思考的问题吗?不是。中国药学是医技人员,我们是知识输出,现实是IT技术无法满足我们的日常调配甚至是阻碍了我们的药品调剂。
情形一:一张处方中有多张药品,但是其无法辨别哪种药品有追溯码哪种药品没有追溯码(如图2)。
图2 药品处方
情形二:整张处方药品追溯码扫完后,系统无法区别扫描是否完成,还需人工进行最后的提交处方的动作(如图3)。
情形三:整张处方药品追溯码扫完后,在已经发药记录中无法查看到这张处方药品上面的药品追溯码的记录(如图4)
扫码客户端的顶层设计是需要适应门诊药房发药窗口的需求的,用药交代才是中国药学需要发力的地方,用药安全才是中国药学的根本使命,中国药学需要更合理的工作时间来完成他的执业内容。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已经增加了“药品追溯信息查询”模块,扫描药品上的追溯码就能够查询到一些通过医保结算的部分药品的追溯信息(图示5)。
图5 扫描药品追溯码查询
最后,作为一名药师,完全支持药品追溯码的建设,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也是必须走的一条路,药品安全肯定是高于食品安全的。追溯码的建设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发挥各自智慧,让药品追溯码这条路顺利地走下去。
作者简介
王健 主管药师,温岭市中医院医共体城南分院。研究方向:基础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