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怀疑孩子缺铁缺锌,有必要去检测微量元素吗?

图片

图片

不少家长可能都有相似困惑:孩子不爱吃饭,是缺锌了吗?脸色苍白,是不是缺铁了?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微乎其微,却与人的生存和健康息息相关。那么,要不要给孩子做个微量元素检测,缺什么补什么?

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人体中含量大于体重万分之一的矿物质被称为常量元素,包括钙、磷、钾、钠、镁、氯、硫等;含量低于体重万分之一的矿物质则被称为微量元素,大家比较熟悉的微量元素有铁、锌、碘、硒、铜、硅等。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虽极其微小,却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

比如,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而血红蛋白参与体内氧的运输和存储。铁还参与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合成。缺铁时体内血红蛋白合成会减少,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锌可有效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维持细胞膜结构以及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锌缺乏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厌食、异食癖等。

碘的生理功能是通过甲状腺激素来完成的,包括促进生长发育、参与脑发育、调节新陈代谢等。碘缺乏的典型症状为甲状腺肿大。

既然微量元素如此重要,那是不是该给孩子检测一下求个心安?事实上,微量元素检测目前还是备受争议的。首先,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并非均匀分布,通过末梢血、毛发、抽取静脉血等方式得到的结果往往代表性不足。其次,目前国内外对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以及人体微量元素的正常值范围并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标准。比如,人体内的碘主要储存在甲状腺,储存至一定量后,多余的碘主要通过尿液排出,血液中碘的含量非常少,因此血碘检测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人体内碘的含量。

早在2013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就发文要求规范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工作。2021年7月国家卫健委再度发布《关于加强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监督执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严格规范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工作,非诊断治疗需要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不得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普查项目。

对于饮食结构均衡、生长发育正常的儿童,如果没有特异性临床症状,不建议常规检测微量元素。如有相应症状,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结合病史,针对性地检测微量元素。由于血液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体微量元素营养水平,还需要结合病史一起诊断。

可见,家长们不能仅凭一个症状就判断儿童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而需要结合儿童的膳食情况、运动情况、生长发育以及病史等综合判断。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平衡膳食的好习惯,摄入食物多样化,才能保证营养齐全。

举例来说,铁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包括动物性和植物性食材,如黑木耳、紫菜、芝麻酱、鸭血、黑芝麻、猪肝等;富含锌的食物如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类等,干酪、虾、燕麦、花生酱、花生等也是锌的良好来源;海产品中的碘含量普遍大于陆地食物,如海带、紫菜、鲜海鱼、干贝等。陆地食物中,动物性食物的碘含量大于植物性食物,其中鸡蛋的碘含量较高,其次为肉类,再次为淡水鱼,植物的碘含量很低。

要注意的是,微量营养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果盲目补充单一元素,可能影响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此外,微量营养素的补充宜适量,过量摄入也会危害儿童健康,因此不建议盲目使用营养补充剂。

(作者为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青少年健康所医师)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42
0元!0元!0元!豌豆数理思维,锻炼孩子逻辑思维!
广告豌豆数学思维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