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在3月11日返回国内时被捕,随后被送往荷兰接受国际刑事法院的审判,指控其执政期间的暴力扫毒政策涉嫌犯有危害人类罪。
2.杜特尔特在担任达沃市市长和总统期间,以铁腕禁毒扫毒,导致大量涉毒人员被击毙,引发争议。
3.由于杜特尔特的政策倾向穷人,受到部分民众的支持,而西方舆论对其扫毒政策印象不佳。
4.面对国际刑事法院的调查,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表示,如果国际刑事法院通过国际刑警组织下通缉令,菲律宾将执行红色通缉令。
5.杜特尔特在国际刑事法院将面临旷日持久的司法战,需要证据和辩论,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3月11日,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从香港返回国内时,在机场被拘捕,随即被送往荷兰,准备接受国际刑事法院对他的审判。
警方之所以要逮捕80岁的杜特尔特,是因为国际刑事法院以他执政期间的暴力扫毒政策,涉嫌犯有危害人类罪为由,对他发出了通缉令。
当然,从整个过程看,原因可能比这个要复杂一些。
杜特尔特
暴力扫毒
先简单看一下杜特尔特这个人。
杜特尔特于1945年3月出生于一个政治世家。父亲曾担任菲律宾南部南达沃省省长,杜特尔特自己1988年当选达沃市市长,并执掌该市长达28年。
2016年杜特尔特竞选总统成功,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任菲律宾总统。
无论是当市长还是总统,杜特尔特的施政都以铁腕著称,特别是在禁毒扫毒方面。
有媒体分析称,杜特尔特担任达沃市市长期间,仅2000年之后,就有起码1000名涉嫌卷入毒品的穷人孩子被警方直接击毙。
2016年竞选总统期间,杜特尔特曾对涉毒人员喊话,说“我肯定要杀了你们,我没有耐心,也没有什么中间地带,要么你们杀了我,要么我杀了你们这些蠢货”。
结果当然是他杀了对方。据菲律宾媒体报道,他上任总统四个月,警方就击毙了1700多名涉毒人员,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杜特尔特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而且杜特尔特个性很张扬,口无遮拦。但他没有官架子,很亲民,加上他的政策比较倾向穷人。所以喜欢他的民众也很多,认为他才是底层民众的代言人。
也就是菲律宾国内,他是个非常有争议性的人物。
杜特尔特任总统期间的外交政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重视和中国的关系。反对美国,反对西方。而且他的反对经常用粗鲁方式表达,比如用脏话骂奥巴马,向欧盟竖中指。
所以西方舆论对杜特尔特的印象不佳。特别是认为他的扫毒政策完全是侵犯人权。
三个因素
在杜特尔特暴力扫毒期间,一些受害者家属和人权组织向位于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起诉了他。
2019年,国际刑事法院就以涉嫌违反人道主义为理由,发出了针对他的通缉令。
杜特尔特的回答是,下令菲律宾退出《罗马规约》,就是退出国际刑事法院,这样国际刑事法院对他就没有管辖权。
2022年6月,小马科斯上台就任总统。最近一年,马科斯家族和杜特尔特家族两大势力政治斗争日趋激烈。
2023年,国际刑事法院重启对杜特尔特的调查。调查他在2011年11月到2019年3月期间,即担任达沃市长期间和担任总统期间的扫毒行动。之所以调查2019年3月之前的行动,是因为在此之后,菲律宾退出国际刑事法院。因此之前的行动国际刑事法院仍有管辖权。
面对这次调查,小马科斯总统虽然决定菲律宾不重新加入国际刑事法院,但表示,如果国际刑事法院通过国际刑警组织下通缉令,即“红色通缉令”,那就菲律宾会执行红色通缉令,这无疑是开了个口子。
这也导致菲律宾最后配合国际刑事法院,将杜特尔特逮捕并送往海牙。
杜特尔特被捕
通过对这一事件的梳理,可以看出,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有三个因素:杜特尔特本身的问题,菲律宾政坛斗争和西方对杜特尔特印象不佳。
如何审判
那么被送到海牙后,等待他的是什么?
被引渡到海牙后,杜特尔特将被关押在海牙拘留中心,等待审判。
审判大概分三个阶段,或者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预审阶段,由国际刑事法院的预审分庭负责。
这一阶段主要是确认被告的身份,这里当然就是杜特尔特。确保被告明白他所面临的指控,确定有关指控听证会的听证日期。
在有关指控听证会结束后。预审分庭可以裁决可能有三种:
1,指控不成立,但是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无罪释放,也可能是要求国际刑事法院的检察官追加提供新的证据。
2,预审分庭也可能会要求检察官考虑进一步调查,进一步提供证据,或者根据新证据修改指控罪名。
3,预审分庭也可以确认指控罪名,将嫌疑人移交到审判分庭。进入第二阶段。
国际刑事法院
第二阶段是审判阶段,由审判分庭负责。
审判一般就在海牙举行,除非另有安排。
而且审判一般是公开审判,即公众可以观看审判过程。除非出于保护受害者和证人安全,或者涉及敏感信息,可以不公开审判。
这个阶段,被告人也就是杜特尔特可以认罪,也可以坚称无辜。
如果被告认罪,审判分庭就可以综合考虑,对其进行判刑。
如果被告不认罪或者审判分庭觉得认罪不足,审判还会继续进行,各方可能还有继续提供新的证据。
至于宣判刑期,国际刑事法院也要求尽量公开宣判,最好是被告、受害者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在现场。
根据过去案件审理情况,预审和审判两个阶段,最短用时两年,最长可能要八年。
第三阶段,判刑。
国际刑事法院没有死刑,而且一般最高刑期为30年,特殊的可以判更长刑期,直至终身监禁。同时可能对被告处以罚款和没收财产的附带惩罚。
被判刑后,被告服刑地点,是从有资格接收又有意愿接收的国家中挑选,不一定在荷兰或回到本国服刑。
当然如果对判刑有异议,被告和检察官都可以上诉。
那就还有第四个阶段,即上诉阶段,由国际刑事法院上诉分庭负责。
上诉分庭可能会维持原判,或者改判,或者指定新的审判分庭重新审判。
总之,杜特尔特到了国际刑事法院,将面临一场旷日持久的司法战,而且这个和他的铁腕禁毒政策不同,是需要证据、不停地补充证据,不停地辩论之后才可能得出结论。对于已经80岁的杜特尔特来说,想打赢这场国际司法战,保持健康最重要。
前南联盟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因为被国际刑事法院指控在当年南联盟内战中犯有战争罪,2001年被捕并被引渡到海牙受审,但在审理期间,2006年3月在海牙拘留中心因病去世。(钱克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