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野县分别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此前该县已与襄阳、烟台两市其他区域达成协议,此次将合作范围扩展至襄城区、栖霞市,通过“异地受理、属地审批、就近取证”模式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解决企业群众跨省办事“折返跑”问题,持续强化豫鄂鲁三地区区域协同发展动能。
深化豫鄂协作,打造省际通办“示范区”。新野县此次与襄城区签署“跨省通办”协议,标志着新野县完成对襄阳市全域政务服务合作全覆盖。双方围绕企业开办、社保医保、市场监管等12大类242项高频事项,依托“线上线下协同、无差别受理机制”,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了襄阳全辖区政务服务的标准化通办,进一步畅通了两地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通道。数据互通提效率。依托“豫事办”“鄂汇办”平台互通,实现电子证照互认、材料共享。针对不动产登记等复杂业务,推出“视频联审”服务,办理时限压缩50%。产业协同强支撑,设立重点产业“绿色通道”,襄城区企业在新野投资可一站式完成工商注册、税务备案;新野务工人员在襄阳办理社保、子女入学等业务,可直接通过属地专窗提交材料。民生服务零距离。针对3万名跨省流动人员,推出居住证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等20项“民生套餐”,襄阳各区政务大厅设置“新野专窗”,配备导办员,提升办事体验。
鲁豫联动,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河南省新野县与烟台栖霞市签署“跨省通办”协议,这是继福山区后新野在烟台合作的第二个地区。同为农业大县(市)的双方聚焦涉农服务,推出特色通办事项——“跨域联营”助农兴产。建立“跨域联营”机制,栖霞苹果、新野蔬菜等企业异地设厂可同步办理证照,审批时限由15日压缩至3日,实现农产品检测报告跨省互认;“人才服务”双向畅通。开通职称互认、技能补贴“一窗通办”,农技专家跨省培训资质备案就地办理,果园承包户社保缴纳异地代收;“文旅融合”便捷惠民。推出景区预约、投诉维权优先受理等“跨省旅游服务包”,通过政务协同激活两地农业资源与文旅禀赋的联动发展。
新野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王冬安表示,下一步新野“跨省通办”工作将推动三大升级:一是服务场景扩容升级。新增教育、医疗等领域通办事项,探索“跨省入学”“异地养老”等场景服务;二是系统集成深度升级。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构建跨区域政务云,打通豫鄂鲁三地数据壁垒,推动“企业开办一件事”“不动产登记一件事”“公积金贷款购房一件事”等,实现“材料互认、全程网办、全国通办”;三是区域协作战略升级。联合襄阳、烟台等核心合作城市发起成立“中部-环渤海政务服务联盟”,建立“跨省通办”事项动态清单管理机制,打造区域协同数字化平台,为中部崛起与沿海经济带联动提供政务支撑样板。
从“跨省跑”到“就地办”,新野县与襄阳、烟台等地区的合作,不仅是政务服务的突破,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通过打破边界、共享资源,各地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共同谱写便民利企、互利共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