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掌握国家秘密时间早、数量多、密级高,是保密工作的重点对象,也是境外情报机构渗透窃密的重点目标。然而,一些领导干部思想麻痹、敌情观念淡薄、防范意识不强,导致窃密泄密事件时有发生,危害严重、教训惨痛。
(1)策反卖密,难逃法网
某驻外联络办领导蔡某,在一次社交活动中结识了境外间谍魏某,经常接受魏某邀请出入高档场所吃喝玩乐,没有丝毫防范意识,其妻也在魏某的精心安排下进入一家高薪企业工作。在逐步被魏某控制后,蔡某先后出卖大量国家秘密。最终,蔡某因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悔恨至极。
(2)过失泄密,追悔莫及
某单位领导张某在参加上级单位会议后,带回3份涉密文件,因当天是星期日,便将文件私自带回家中。次日上班后,张某并未按保密要求将涉密文件交本单位的机要人员登记保管,直至上级通知清退该涉密文件时,才发现文件已丢失。事件发生后,张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做好保密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领导。领导干部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关键少数”,既是管密者,也是守密者。
第一,领导干部是紧盯渗透的重点。领导干部掌握大量国家秘密,一直是境外情报机构觊觎、“围猎”的重点目标。境外情报机构往往通过金钱利诱、感情拉拢、迂回渗透等手段,暗布陷阱,张网以待。领导干部一旦自我要求不严、防范意识松懈,就可能掉入圈套,进而被步步紧逼,最终铤而走险卖密资敌,不惜充当间谍窃取国家秘密。
第二,领导干部是保密监管的薄弱点。领导干部往往因为职务关系,在工作或生活中,处于单位保密管理的盲区,主要依靠个人自觉。一旦领导干部在保密工作上讲特殊,参加教育不自觉、执行纪律不严格,工作中随心所欲,就容易造成国家秘密失管失控,引发失泄密事件。
第一,提高警惕防窃密。领导干部应增强敌情观念和防范意识,净化工作圈、生活圈、交往圈,防范境外情报机构拉拢策反、勾连渗透和技术窃密。
第二,带头守纪防泄密。领导干部应带头参加保密教育、带头落实保密规定、带头接受监督检查,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权,在制度约束下没有例外,要自觉提高保密素养,防止无意泄密、无知泄密。
第三,管好“身边人”。领导干部应管好配偶、子女、亲友,以及秘书、警卫、司机等身边工作人员,常提醒、勤监督,防止“身边人”窃密泄密。
来源:州委保密办
初审:田俊怡
复审:金星丹
终审:郭晓红
推荐阅读
○ 延边州本级政务服务中心高频即办业务一次性告知信息公示(第二批)
○ 凤凰卫视:中俄珲春铁路口岸1至2月出口量超万吨
○ 2025年中国珲春观雕赏雁暨迁徙候鸟全国摄影大赛举办
○ 防范非法集资,这13句话一定要记牢!
○ 非法安装使用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有奖监督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