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策略】欲扬先抑,保持耐心——2025年美股春季投资策略展望

AI划重点 · 全文约3182字,阅读需10分钟

1.2025年以来,美股波动显著放大,受到美国例外论叙事下降、特朗普2.0政策不确定性增加和美国滞胀叙事超预期等因素影响。

2.从全球资金配置来看,美股配置比例下滑,欧股全面增配,过去2年外资累计流入1.9万亿美元。

3.然而,美股核心资产结构性高估,科技性价比低于欧股,高于A股,金融地产性价比更低。

4.二季度是市场对特朗普政策认知转变的过渡期,美股建议保持对冲,若有反弹机会及时止盈。

5.由于特朗普政策风险超预期,盈利下修带动美股估值仍有进一步下修风险。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申万宏源策略
欲扬先抑,保持耐心
——2025年美股春季投资策略展望
金倩婧/冯晓宇/林遵东/涂锦文/王胜
本期投资提示:
2025年以来,“美国例外论”叙事下降+特朗普2.0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美国滞胀叙事超预期综合扰动下,美股波动显著放大。截至20250307,美股年初以来普遍下跌,罗素2000指数(-6.9%)<纳斯达克100指数(-3.9%)<标普500指数(-1.9%)<道琼斯工业指数(0.6%),其中,标普500指数主要由估值拖累(-6.7%),盈利正贡献(+5.2%)。 
目前“美股例外论”消退叙事定价了多少?还有多少再平衡空间?1)从各国/地区配置比例来看,年初以来全球资金开始减配美股,全面增配欧股。2025年1月,美股配置比例下滑0.4%,过去2年配置比例增加了6%,当前配置比例仍高(98%分位数)。逻辑上,过去全球资金降低美股配置比例主要发生在非美(特别是中国)基本面预期修复的时候,如2017年(特朗普1.0减税刺激下,非美弹性更大)、2020年Q4(中国出口优势强化)、2022年Q4(中国经济预期修复);2)从流入美股的资金规模来看,过去2年外资累计流入1.9万亿美元,本轮加速启动于美国大选后。过去2年,外资增量流入美股1.9万亿美元,持有占比从16.8%提高至17.5%(2024Q3)。其中,中国台湾、印度、爱尔兰过去2年的增加率较高,英国、日本、爱尔兰目前持有美股市值比例最高;3)从相对估值性价比来看,美股核心资产结构性高估。PE-G来看,美股科技性价比低于欧股,高于A股;金融地产性价比更低;PB-ROE来看,必需消费和医药性价比更高,可选消费性价比较低;周期板块基本持平。 
不破不立:特朗普政策的下行风险在前,上行风险在后,二季度是市场对特朗普政策认知转变的过渡期。吸取特朗普1.0时期(17~18前两年)经验,政策先减税后关税,经济先复苏后滞胀,美股先涨后跌,最终中期选举共和党丢失众议院。特朗普2.0启动后,情绪上,无论是贝森特、卢特尼克还是特朗普在2、3月均向市场传达了过去财政扩张驱动市场上涨的模式不可持续。对于美股而言,在“不破不立”的政策范式转变完成前,“特朗普看跌期权”或不再奏效。基本面上,特朗普1个月内对加墨的关税政策反复3次,其宣布4月2日对等关税生效,美欧和中美的关税谈判仍然具备较高的不确定性。对通胀而言,基数影响叠加美国企业过去3年的提价行为,关税或导致年中通胀上行压力,对美联储宽松形成压制。另外,2月启动的DOGE裁员对政府就业的影响刚刚开始,美国增长下行风险尚未完全出清。特朗普宣称财政态度转向,二季度债务上限担忧同样困扰美股的风险偏好。下半年来看,特朗普政府主张去监管、私人部门减税、制造业回流预期或逐步发酵。重构贸易体系以增强美国国内高端制造韧性,去监管和减税刺激私人部门需求,平衡供需关系以重新增强美元资产吸引力。 
保持耐心:从基本面风险释放的角度看,美股企稳的时间仍需等待。二季度美股建议保持对冲,若有反弹机会及时止盈。估值方面,标普500指数动态PE为21x,位于历史78%分位数,2022年底~17x,2018年底~16x。自下而上来看,标普500指数2025年预计EPS增速为16%,2026年为14%,内生性衰退风险导致的美股系统性熊市风险可控。但如果特朗普政策风险超预期,盈利下修带动美股估值仍有进一步下修风险。若特朗普战略收缩意图和节奏超预期,美元资产吸引力或需重估。历史来看,美元指数在100~110区间,美股估值中枢为23x。若美元指数回到90~100区间,美股估值历史中枢在20x左右。择时上看,关注美债利率的定价逻辑切换对美股走势的影响。自2023年以来,当美债利率在高位区间(~4.3%以上)时,通胀压力/美联储鹰派态度成为长端利率主要矛盾,流动性收紧以及高利率开始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抑制影响,利率和股票转为稳定的负相关关系。而美债利率处于低位区间(~4.3%以下时),美债利率交易增长叙事,美股和利率转为正相关。
科技股作为美股的核心资产,AI产业本身的进步仍是上行风险。自2023年Q1chatgpt推出,美股经历了1年半的乐观预期发酵,随后进入等待AI应用落地的冷静期。根据科技革命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对比1990s互联网行情,试图对本轮科技股的节奏找到借鉴经验,具体来看:
1)从产业发展以及资本市场反馈来看,当前美股科技股或处于1998年前后。当年以1995年8月网景IPO为起点,美股科技股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1:1995~1998H1(合理上涨),美国经济韧性叠加美联储相机抉择,创新应用场景陆续出现:搜索引擎(雅虎-1996年上市)、电子商务(亚马逊-1997年上市;eBay-1998年上市),美股普涨。阶段2:1998H2~1999H1(泡沫化初期),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的发酵,美联储预防式降息,纳指显著跑赢道指。1998年,雅虎上涨680%,亚马逊上涨966%,Ebay上涨9069% ;阶段3:1999H2~2000Q1(泡沫加速),美国经济过热,美联储开始激进加息,但资本市场对互联网的热情进入疯狂阶段。从供给侧看,1995年~1998年每年不到30家互联网相关公司IPO,但1999年增加至249家。道指滞涨,纳指上涨80%。对比本轮,202301~202407,1年半内,纳指累计上涨90%,道指累计上涨20%,跑赢70%,英伟达上涨8倍。202408~至今,纳指高位震荡,道指走高8%,美股IPO市场仍然低迷。从领涨科技股的估值性价比来看,互联网蓝筹股PE估值整体从20x提升至1998年35x,最终上升至60x的高点。当前美股M7的估值2023年初快速提升至70x后,开始逐步消化至30x相对稳定。盈利能力方面,互联网蓝筹ROE在1999年H2开始见顶回落,当前美股M7除特斯拉苹果外,其他盈利能力相对稳定。 
2)98年“衰退叙事” 影响风险偏好时,科技股并不抗跌,但风偏企稳后反弹幅度更大。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发酵,1998年长期资本公司破产,标普500指数2个月回撤20%。这一阶段,科技股并不抗跌,互联网应用和硬件高位股跌幅更大( -40%~-50%) ,基础设施跌幅相对可控(-20%左右)。本轮来看,2024年中美国经济衰退叙事发酵,科技股开始跑输,AI应用股的回撤更大,其中APPLOVIN的最大回撤高达49.1%,而AI硬件股,博通、英伟达等的最大回撤小于30%,微软最大回撤低于20%;2000年互联网最终泡沫的破裂发生在美联储加息过程中,股市泡沫破裂引发经济下行担忧,市场全面回调,科技股领跌。2000年泡沫破裂后,应用股普遍回撤80%以上,硬件、设备等基础设施回撤60%以上。本轮仍处于美联储降息通道,尚未进入因科技浪潮引发风险偏好提升从而显著提振经济的现象。不过本轮宏观环境较2000年的不同在于内生性通胀压力更大,美联储降息条件更加苛刻。待特朗普减税政策兑现后,潜在的加息风险仍不可忽视。 
3)科技股内部结构来看,领涨方向从基础设施到应用,从硬件到软件,但最终见顶时间基本同步。1990s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美股科技股经历了等待应用阶段(基础设施跑赢)à应用多点开花阶段(应用轮番上涨,跑赢基础设施)à泡沫化过程(应用跑赢,但基础设施同样创新高)。当前美股AI产业处于等待应用多点开花阶段,估值上相对克制。微软、谷歌等互联网公司经历了2023年的以capex定估值,到近两次财报盈利消化估值。2025年1月四季报披露时,软件股普遍“beat  and up”,而硬件股普遍“beat but down”。 
4)应用更多是自下而上机会,在传统行业出现渗透时风险偏好可能全面提升。按照新技术应用Save Your Time 和Kill Your Time的差异,90年代互联网时期聊天室、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均显著扩大了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以占用时间为主。特别是互联网在金融、消费等领域渗透时,市场在风险回报比较低的情况下,乐观情绪仍出现较长时间钝化。标普500指数ERP在1995年的0,一路下行至1998年的-1.5%,再到2000年的-3%。本轮AI产业革命中的大模型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目前能够降本增效的应用业绩贡献显著,包括AI+广告、AI+解决方案等公司盈利连续四个季度超预期。而市场期待较高的AI+智能终端、AI+社交等当前仍处于cash burn阶段,对AI产业链整体的估值和盈利预期提振仍需等待。
风险提示:美国实施的关税幅度超预期大幅上升:特朗普采取极限施压的措施,导致美国关税税率大幅上升,最终引起全球经济非线性走弱;美联储维持利率高位:如果鲍威尔想要压制通胀,维持联邦利率高位,或对美债产生较大冲击;AGI技术短期难以实现,美国投资热情下降或影响美股科技股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