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梅芳:戏曲传承的巾帼力量

□保定日报记者  李  萌

“戏就是我的命,我一辈子就是这一件事,能获得这份荣誉我很感动,我会不忘初心,不遗余力地传承好戏曲文化。”

近日,在保定市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活动中,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红梅金奖获得者张梅芳接受巾帼合伙人授牌。张梅芳不仅在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更以无私的奉献精神投身于戏曲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在牙牙学语的年纪,河北梆子婉转激昂的唱腔就深深浸润着张梅芳的内心。年少时,怀揣着对戏曲舞台的憧憬,张梅芳开启了艰苦卓绝却又充满激情的学艺之旅。

张梅芳主工小生,兼老生。初入师门,唱、念、做、打,每项基本功训练她都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汗水与努力,从台步的轻盈挪移到水袖的飘逸翻飞,从眼神的灵动传情到指法的细腻表意,一点一滴她都力求极致完美。慢慢地,张梅芳逐渐在舞台上崭露头角。她的表演细腻入微,能精准地将人物的喜怒哀乐演绎得淋漓尽致,凭借精湛的表演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与业界的认可。

张梅芳师从著名表演艺术家宋丽华(艺名王桂兰)和河北省著名小生导师左庆权先生,之后又得到著名表演艺术家齐花坦、雷保春、李伯培、高宝利亲授。张梅芳曾获河北省第一届戏剧“燕赵红梅奖”表演一等奖、河北省第三届戏剧“燕赵红梅奖”金奖、河北省“戏剧百花奖”大赛表演一等奖、河北省“迁安杯”戏剧“燕赵红梅奖”十佳金奖、全国“第五届戏曲红梅奖”大赛红梅金奖。

然而,张梅芳的艺术追求并未仅仅停留在舞台表演上。她深知,河北梆子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多年来,她将自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热爱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戏曲爱好者。2023年,张梅芳成立戏曲工作室,定期开展公益培训,同时借助网络平台传播戏曲文化,让更多人从不懂戏曲,到了解戏曲,并爱上戏曲。

“我的学员中最小的4岁,最大的70多岁。”在排练厅,她总是耐心指导,从音符的纠正到动作的亲身示范,从人物内心的剖析到舞台整体的安排,事无巨细。其中为青年路幼儿园的小戏骨们编排的京剧《定军山》在中央电视台录制并播放。近期,张梅芳把河北梆子带到中国石油大学,为那里的大学生排练并演出河北梆子传统剧目《蝴蝶杯》《红鬃烈马》……

“我热爱戏曲,也在戏曲传承中常常被感动。”张梅芳说,“很多学员跟我学戏以后,有了很多改变,心情变好了,心态积极乐观了,他们感觉生活更有意思了,我更加觉得我做的这件事很有意义。” 张梅芳不仅在艺术领域展现了女性力量,更在社会责任中彰显着巾帼担当,通过举办公益演出、惠民活动,将戏曲文化送到乡村、社区,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

张梅芳说,戏曲传承依然任重道远,希望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戏曲队伍,为这门艺术注入新鲜血液,期待与更多人一起投身于戏曲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