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制造“动力心脏”跳动世界级矿山

图片

  近日,距河南省洛阳市近800公里的内蒙古哈尔乌素煤矿上,我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00吨级矿用自卸卡车满载煤炭驶出矿区。其动力系统由位于洛阳市的中国船舶集团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船河柴)自主研发,强劲驱动我国矿用装备实现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中船河柴技术总师孙勇介绍,这台身高三层楼、堪称“矿山航母”的国产巨兽,在煤矿已持续服役近4000小时。其搭载的企业自研CHD620V16CR大功率柴油机,攻克了矿用卡车动力系统的“珠穆朗玛峰”——既要满足600吨级载重的澎湃动力,又要适应零下40℃极寒与50℃高温的极端工况,更要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

图片

  “发动机如同矿车的心脏,既要足够强壮又要足够智能。”孙勇向记者揭秘,研发团队创新采用模块化集成设计,在传统V型16缸结构基础上,植入智能温控系统,使发动机体积缩小的同时功率密度攀升新高度。通过智能监控云平台,技术人员可实时掌握近百个运行参数,实现远程故障诊断及最小维修单元定位。

  这组数据背后是国产装备制造业的艰难突围。过去十年间,我国300吨级以上矿卡市场长期被外企垄断,仅发动机单项进口成本就占整车造价近四成。中船河柴参与产业链伙伴开展的“300吨级矿用卡车整车国产化研制”项目,实现了动力传动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的全面突破。“项目于近日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大型矿用装备国产化突围告捷。”孙勇语气坚定。

  产业链链主的破局之路仍在延续。中船河柴单台发动机的性能突破,还重塑着产业生态。项目带动了国内数十家配套企业技术升级,形成涵盖铸造、热处理、智能控制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内蒙古矿区的应用实践中,这台国产矿卡已累计运输煤炭超百万吨,同时大大降低了整车成本和维护成本。其成功验证了我国在重型装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更为全球最大矿机市场——中国矿山行业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高端柴油机技术是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中船河柴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船舶工业的深厚积淀,企业正在构建“陆海空”一体化动力装备体系,为能源安全与高端制造提供更强劲的“洛阳动力”。(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郭学锋 通讯员 梅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