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到半夜总醒,半天睡不着”“明明睡着了,又感觉像没睡着”……这种“碎片化睡眠”很多人都经历过。
长期“碎片化睡眠”的人容易在白天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甚至进一步诱发代谢、认知、心血管和免疫等系统问题。
哪些人群容易受到碎片化睡眠的困扰?如何改善?
■ 新手爸妈
因为新生儿需要频繁喂奶和洗护,新手爸妈尤其是妈妈,常常被迫进入碎片化睡眠模式,导致整体睡眠质量下降。
■ 夜班工作人群
夜间工作、白天休息这种颠倒的作息安排,很容易导致睡眠碎片化。
■ 特定群体
包括患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的群体,如打鼾者或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消化系统有问题的人群,如患有胃食管反流的人,可能因为夜间不适而频繁醒来,从而影响睡眠的连续性。
■ 压力较大者
持续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会干扰正常的睡眠模式,导致个体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进而影响整体的睡眠质量。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个体睡眠碎片化,比如睡眠环境嘈杂、睡眠习惯不好,以及患有其他身体疾病等。
■ 保持健康饮食与运动
多吃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香蕉、豆腐等,有助于促进褪黑素的合成。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但要避免在睡前几小时进行剧烈运动。
如果个人无法自行调节,建议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大家拥有良好睡眠。
早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