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基因如何代际传承?全国政协委员王理宗:加大对年轻人和中小企业的支持|新一轮科技浪潮·十城对话

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抢占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全国两会期间,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探讨深圳如何通过政策支持、产业链优势和青年创业生态,延续其创新基因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王理宗。受访者供图



“创新是深圳的城市基因”



王理宗自20世纪90年代来到深圳,对于深圳的城市发展,他既是见证者,也是实践者、推动者和研究者。

在王理宗看来,深圳的创新基因源于几代企业家的接力奋斗。从50后的任正非到60后的王传福,再到70后的马化腾、80后的汪滔,深圳在中国科技迭代的各个时期都涌现出领军企业。“如今,90后创业者也在茁壮成长。”

据深圳市政府数据,截至2024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连续三年居全国首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增量均居全国城市首位,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025家,成为深圳研发创新的后备军。其中云鲸智能、优艾智合机器人、原粒半导体、影石创新等多家企业的创始人都是90后。

“创新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种城市精神。”王理宗强调,无数年轻人在前辈创新成就的鼓舞下,形成了深圳创新基因的“代际传递”。相比于单个企业的成功,这种城市文化的延续更为可贵。



“完善的产业链是成就创新的土壤”



深圳的创新基因得以传承,得益于其完善的产业链生态。王理宗指出,深圳不仅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还在物流、产业化转化等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例如,在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领域,深圳已布局多个超算中心和算力中心,为技术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这些产业链早在十多年前便开始布局,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来深创业。”他说。

“深圳的很多产业链,是由供应链来带动形成的。”王理宗进一步解释道,深圳华强北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集散地,这里的十多万家商铺架起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最好的土壤,以深圳为中心,电子信息90%的零部件可在1小时车程内完成采购,1周内可实现从产品原型到产品、再到小批量生产的过程。特别是在无人机、智能机器人、智能手机等多个新产业新赛道,实现了核心零部件制造供应全覆盖。

比如,在占据全球70%以上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的大疆创新,就脱胎于深圳的产业环境。2016年,大疆创新CEO汪滔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曾表示,“按道理来说,‘会飞的照相机’要么是美国公司生产出来的,要么是日本公司生产出来的。为什么让一家中国公司捷足先登?答案是深圳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好的智能硬件产业链,让我们有底气赶超同行,通过10年奋斗迅速成长起来。”

70名“AI公务员”上岗,覆盖240个业务场景;无人机配送可在10分钟内送达外卖;机器人警察和机器狗在公园、车站等地巡逻;机器人制作一碗面仅需48秒……曾经幻想中的场景在深圳已经照进现实。这些电子信息的应用场景更是深圳的优势,“有人研发,有人应用,这种生态更能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王理宗补充道。



“中小民营企业有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王理宗在履职调研中发现,深圳的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年轻人在创业,“他们有梦想,有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王理宗认为,“大企业不需要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它获取资源的能力已经足够强大,应该更多从社会、市场上去获取支持。相反,资源应当更多倾向融资、开拓市场更加艰难的中小企业,从而营造鼓励创业的氛围。”

“当今知名的企业很多都是从城中村等低创业成本的环境中走出来的。”王理宗建议,在进行城市改造时,也应该考虑这部分初创企业群,为他们保留一个生存空间。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深圳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助力青年创业和产业发展。例如,为来深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提供15天免费住宿;深圳国资推出10万平方米低成本产业空间,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可享受2年内免租优惠;此外,深圳前海管理局启动“国际人才招聘计划”,吸引了来自德国、俄罗斯、印度等20余国的1150名外籍青年参与。

“深圳是中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完善的城市之一。”像华为、中兴、腾讯等企业,在深圳设立总部的同时,也在海外设立众多的研发中心,这样不仅能吸引国内优质人才,还能吸引很多海外人才,将当今世界最前沿的信息和发展趋势带回深圳。

王理宗相信,“未来,随着深圳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等前沿技术上进一步积累,这座创新城市必将爆发出新的增长,‘一群龙’将在这里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