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检查液氯重瓶靠“摸、听、嗅”?这波操作很危险

近日

在指导服务期间

某企业被发现张贴的

《氯气钢瓶安全储存管理制度》

存在安全隐患

↓↓↓


图片


制度中要求保管员每天通过

“摸(检查钢瓶表面温度)

听(察觉泄漏异常)

嗅(闻氯气味)”等方式

检查液氯重瓶

这种操作方式可能危及人员健康与安全



现场询问情况


这份管理制度是错误的。


氯是剧毒化学品。氯气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并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高浓度的氯气可以引发气道炎症甚至肺水肿,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窒息和死亡。氯在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1mg/m³,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人体中毒,而直接致害浓度也仅为88mg/m³。而且,通过“听”判断钢瓶的泄漏情况也不具备可操作性,如果能够听到泄漏声音,泄漏应该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了。

这个制度是十几年前的老制度,一直都没注意,我们将立即对制度进行修订。


图片


安仔有话说

根据《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T50493—2019)的要求,在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及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对可能发生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泄漏进行检测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器和有毒气体探测器。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以人为本,首先以保护人的生命为本,企业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中的各项要求应贯彻好这个理念。


《化工企业氯气安全技术规范》

(GB 11984-2024)

即将于2025年8月1日起实施


该规范规定了生产和使用氯气的化工企业在氯气生产、储存和应急处置方面的安全要求,增加了排出三氯化氮设施、液氯储罐库房等场所封闭化、事故氯吸收装置、液氯气化、异常工况处置、危险区域人员数量管控等安全要求,并整合了《液氯使用安全技术要求》(AQ 3014-2008)的技术内容。



《化工企业氯气安全技术规范》(GB 11984-2024)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T50493-2019)




安仔提醒大家

春季危化品安全生产需格外注意

操作规范不可忽视!
更多关于春季危化品安全生产提示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




成都应急提醒您:

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应急技能

强化安全意识,筑牢安全防线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成都市应急管理局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