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完昨晚的零跑B10预售发布会后,我原计划今天一早自驾回上海,可听家里领导说“上海有大雾”让行程得以临时改变。翻看小红书时,一则“清末第一豪宅”的推荐映入眼帘——胡雪岩故居,这座藏在杭州元宝街巷子里的深宅大院距离我酒店不远,20分钟的车程说走就走!
杭州上城区的元宝街,是一条青石板铺就的狭窄巷子。胡雪岩故居的正门开在背街处,灰白墙体与周围民居融为一体,若非门口“胡雪岩故居”的文保碑,很难让人立即联想到这里曾是名震一时的红顶商人宅邸。现场购买20元门票,我踏入这座占地10.8亩的宅邸,迎面而来的轿厅内,同治皇帝题写的“勉善成荣”匾额高悬(据说匾中“善”字少了两点,暗含“劝人向善”的深意)。两侧八抬大轿的雕花细节令人惊叹,轿厢内甚至设有抽屉,这大约就是胡雪岩的劳斯莱斯了(笑)。
尽管在出发前提前看了些资料,自觉对这座宅邸的布局略有了解,但真正踏入后,我还是很快迷失了方向。中轴线上的会客厅、百狮楼、四面厅虽气势恢宏,但右侧的居住区却如迷宫般迂回。高墙窄巷间,我穿梭于姨太太们的闺房与下人房,发现一间佣人房内竟保留着清末的“德律风”(电话),玻璃窗上蓝漆斑驳,倒映着百年光阴的流转。最令我意外的是厨房的规模——三口巨型铁锅与柴房遗迹,印证了胡家鼎盛时“富可敌国”的传言。
在东侧宅邸兜转半晌后,我终于利用回到售票入口处才找到了通往西侧芝园的入口。这片占地3亩的园林,是胡家的精华所在:与苏州园林的疏朗不同,芝园以紧凑精致见长:假山堆叠如云,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甚至能看到一些西方建筑风格的痕迹——御风楼的玻璃窗与罗马柱,折射出胡雪岩“亦官亦商”的独特风格。
然而,当我站在高处用vivo X200 Pro拍摄芝园全景时,望着满园雕花窗棂与金丝楠木家具,心中却生出些许困惑:作为“红顶商人”,胡雪岩老先生的审美是否过于奢靡?相较于山西王家大院的恢弘气度,这座宅邸的格局实在是有些局促。
漫步间,我偶遇多个旅游团,我忍不住跟在后面蹭听几段:多数导游热衷于讲述胡雪岩与姨太太们的香艳故事,唯有一位认真讲解胡雪岩的经商之道:从阜康钱庄的崛起,到与左宗棠的政商联盟,再到被洋商逼至破产的结局。末了,他指着朱镕基同志的题词感慨:“见雕梁砖刻,富埒王侯,然骄奢忘本,终不过十载。”这番话让我想起胡雪岩晚年因生丝贸易失败而一蹶不振的史实,更觉这座宅邸的兴衰,恰是晚清商海沉浮的缩影啊!
出得故居时,已近晌午,我打算跑去旁边清河坊找点吃的。此时元宝街的阳光洒在青砖墙上,我回头看这座耗时三年建造的豪宅,也终究未能逃过“富不过三代”的宿命。前面有工作人员在替换附近民宅门前的灯笼,说是这些灯笼本是为了庆祝春节而在年前悬挂的,结果短短两三个月过去,原本的光鲜亮丽已经不再。看着碍眼,索性统统拆掉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