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销售收入达到1019.50亿元(仅汽车销售收入)。
小米汽车的表现在2025年依旧会超出预期。
2025年,小米汽车有两款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会正式发布,Xiaomi SU7 Ultra 和 Xiaomi YU7。
其中,Xiaomi SU7 Ultra 已在2025年2月27日的发布会上正式发布,其价格从预售价的81.49万下降到52.99万起,超出市场预期;3天时间内,Xiaomi SU7 Ultra 大定1.9万台,同时锁单量超过1万台。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的二期制造工厂预计也将在2025年年中正式启用。2024年全年,小米汽车共交付超过13万辆汽车,锁单量还在不断上升,订单量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三年前,小米汽车拿到最后一张船票,
如今,小米汽车将争夺船长席位
回顾小米集团的造车历程,其中有许多里程碑式的事件发生。
2021年1月,小米集团被美国制裁,正式开始讨论造车可能性;3月,小米集团宣布造车,并承诺未来十年累计投入100亿美元;9月,正式公布汽车团队核心成员,胡峥楠加入顺为资本。
2022年4月,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开工建设,两座工厂规划年产能为30万辆;8月,小米自动驾驶团队规模超500人。
2023年11月,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77批),小米汽车在列;12月,小米汽车召开技术发布会。
2024年3月,Xiaomi SU7 正式发布;7月,发布 Xiaomi SU7 Ultra 原型车;12月,官宣2025年将发布 Xiaomi YU7。
事实上,小米汽车的成功部分地来源于其自身的优势。
(1)小米集团拥有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管理能力及议价权。从整个行业背景来看,智能电动车是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的融合发展的结果。
在小米手机业务当中,使小米集团拥有丰富的供应链管理经验,相关能力甚至部分供应商同样可以应用在小米汽车业务当中。
与此同时,基于小米汽车的规模优势可大幅降低采购成本。
(2)小米集团具有完整的智能设备生态链。小米已构建全球前三的智能设备生态链,覆盖手机、家电、IoT设备等。
汽车作为生态终端,可通过澎湃OS实现跨设备互联。在“人车家”全生态的集团战略下,小米澎湃OS生态操作系统将彻底打通人、车、家三大场景,实现硬件设备的连接与协同。
(3)小米集团拥有大量用户基础,具备品牌影响力。
截至2024年,小米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已超6.86亿,小米澎湃OS互联能力日均使用超4000万次,小米IoT已连接设备数达到8.6亿台。
小米在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拥有深厚的用户基础,小米汽车未来出海后,凭借小米品牌在海外的品牌认知,跳过了初始用户需要从0到1认知积累的阶段,或许会使小米汽车出海更加顺利。
小米汽车现有两大产品线,分别为:Xiaomi SU7(包括 Xiaomi SU7 和 Xiaomi SU7 Ultra)和 Xiaomi YU7。
从产品构建的角度,可分别以三个维度来划分现有车型和构想未来车型,在以下三个维度当中,未包括价格维度。三个维度分别为:车型、动力类型及级别。
小米汽车现有的车型都是纯电车型;其中 Xiaomi SU7 与 Xiaomi SU7 Ultra 均为轿车车型,Xiaomi YU7 为SUV车型;产品风格均偏向运动。
现在的三款产品集中在C级车领域。未来小米汽车可能会推出增程式汽车以及D级车,在完善产品结构的同时,在海外市场整体偏好新能源汽车当中的插混车型的背景下,该增程式汽车同样也适合出海到国际市场。
工厂产能方面,一、二期工厂额定年产能分别为15万辆/年,二期工厂今年年中竣工。
结合2024年小米交付 SU7 135,000辆,截至2025年2月底,小米 SU7 累计交付超过18万台,可初步推断2025年1月、2月的产量均值约为22,000辆,产能利用率约为176%。
保守情况下,小米汽车二期工厂7月竣工投入使用,由于有先前一期工厂调整产线产量的经验,产能爬坡期为两个月,二期工厂度过产能爬坡期后,以100%产能利用率的水平生产,2025年全年一期工厂保持月均22,000辆的产量。
乐观情况下,小米汽车二期工厂6月竣工投入使用,产能爬坡期为两个月,二期工厂度过产能爬坡期后,以相当于一期工厂产能利用率176%的水平生产,2025年全年一期工厂保持月均22,000辆的产量。
在保守情况下,2025年小米汽车年产量可以达到32万辆;在乐观情况下,2025年小米汽车年产量将达到38.5万辆。
由于整体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预计生产即交付,实现零库存。
根据2024年三季度业绩公告,小米智能汽车ASP约为23.86万元,销量均为 SU7 系列,特斯拉 Model Y 的售价比 Model 3 的售价高约1.5万元,所以假设 YU7 的ASP约为25.36万元。
具体2025年各车型为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带来的营收如图所示:
保守情况下,2025年小米汽车销售收入达到830.78亿元;乐观情况下,2025年小米汽车销售收入达到1019.50亿元,(该销售收入仅包含汽车销售所带来的收入)。
在未来,随着 Xiaomi YU7 的上市、2026年后续车型的推出以及2027年的出海,都将会为小米集团智能电动车业务增添持续的动力。
小米汽车业务在2024年Q3的毛利率达到17%,若对标特斯拉或理想汽车,预计2025年小米汽车业务可以维持在20%左右。
营业费用方面,包含研发开支、销售推广开支、行政开支等等,营业费用率在2024年Q2为46%,2024年Q3下降到34%,在2025年下半年小米汽车交付量预计大幅增加的背景下,营业费用率有望进一步下降,叠加小米汽车业务毛利率维持在20%的较高水平,2025年的Q3或Q4小米汽车业务有望实现单季度盈利。
2024年,小米汽车9个月交付13.5万辆汽车;2025年,Xiaomi SU7 Ultra 在发布会前的预期价格为81.49万元,实际起售价格为52.99万元,并提前完成2025年销量1万台的目标。
这些消息均超出市场预期。
2025年小米汽车的交付量目标为30万辆,根据产能预测保守情况下可生产32万辆汽车,乐观情况下可生产38.5万辆汽车,叠加小米汽车各车型供不应求,预计2025年全年交付量会超过32万辆,仍将超预期。
(本文仅根据公开信息进行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推荐任何股票交易,不对相应的任何损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