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投资于人”,助推经济与民生双向奔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投资于人”这一提法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什么是“投资于人”、为何提“投资于人”、怎样“投资于人”,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

“‘投资于人’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在经济社会建设层面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陈增敬说,“投资于人”是相对于“投资于物”而言的,也就是从着重于对基础设施等有形物质的投资,转向重视对民生的投入,将资金资源投入到人的发展和保障上。在他看来,目前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已经总体得到满足,当务之急是要让更多改革发展成果直接作用在人身上,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简单地讲,就是政府的钱花给老百姓。”全国人大代表、枣庄市第三中学教师孙晓颖认为,“投资于人”就是政府将有限的资金资源,精准而有力地投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及时有效回应群众需求和关切,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国曜琴岛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山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李连祥认为,“投资于人”的提法不仅是对以往政策思路的深化和拓展,更是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的精准把握,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民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

李连祥说,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的期待越来越高,将资金资源投入到人的发展和保障上,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在3月5日的国新办吹风会上,道出背后的逻辑:强调将政策资源更多“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都是宏观政策的创新,旨在通过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在稳增长、稳就业中更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陈增敬看来,从“投资于物”到“投资于人”,体现出我国从学习型国家到创新型国家的转变。他说,产业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与死亡阶段,在产业发展的初创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思想和方法的创新,人的智慧的重要性因此得以凸显。    

“过去我们更多地投资在设备上,导致产品缺乏原创性,也容易造成浪费,未来要加大对人力的投资,真正调动人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产业迭代升级。”

李连祥分析说,将资金资源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能够直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激活消费潜能,筑牢民生底线,培育内需增长点。一方面,通过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等措施,可以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进而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引领产业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人力资本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的投资,实际上也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精准发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从前两个月情况看,节后企业开工复产加速,农民工外出更早、流动有序,就业市场开局良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3月9日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说,随着我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一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各类经营主体和创新创业活力有效激发,这些都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就业预期目标设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王晓萍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这将为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投资于人,说到底要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过上更好的日子。”孙晓颖注意到,报告提出了很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有助于实现在惠民中发展、在发展中惠民。比如,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居民医保和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

“投资于人”如何有效落地?全国人大代表、德州市市长朱开国表示,近年来,德州市民生支出始终保持在80%左右,既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又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下一步,将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统筹提升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

李连祥认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着力注重精准性和协同性。例如,在教育领域,不仅要加大投入,还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确保学生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医疗领域,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养老领域,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不同老年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投资于人”的资金真正用到实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民生领域的投资中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良好局面。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李文璇 范佳 郭辰昊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