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观察:瀚蓝环境整合粤丰强化区域布局;军信股份探索垃圾焚烧+IDC合作应用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化能耗考核与减污降碳目标,明确单位GDP能耗需降低3%左右,同时通过专项债券化解地方债务压力,推动固废治理与数字经济融合。垃圾焚烧行业凭借稳定的绿电供给能力,与数据中心(IDC)的合作模式成为政策落地的关键路径,既满足能耗管控要求,也为固废处理行业开辟新的盈利增长点。

政策驱动行业结构性升级

能耗考核与化债并行,释放固废治理需求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单位GDP能耗需继续下降3%,并计划安排4.4万亿元专项债券用于化债,重点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这一政策导向直接利好垃圾焚烧行业,因其稳定的现金流和运营属性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例如,粤丰环保2024年建设收入大幅缩减至0.5%,但自由现金流同比增长近200%,资本开支同比降幅达65.3%,凸显运营模式转型成效。

减污降碳目标推动技术迭代

政策明确要求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推进高耗能项目管控与资源循环利用。垃圾焚烧企业通过余热发电、蒸汽供热等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时探索绿电与IDC结合的应用场景。例如,军信股份在奥什市推进的垃圾焚烧项目,整合绿电中心、供热中心和算力中心,特许经营期达35年,日处理规模2000吨,形成减污降碳与数字经济的协同效应。

数字经济赋能行业智能化转型

全国算力资源布局优化与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政策,为垃圾焚烧行业提供了与IDC合作的契机。政策要求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80%,电能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2。垃圾焚烧发电作为稳定的绿电来源,结合余热制冷技术,可有效降低IDC制冷能耗,契合政策对低碳基础设施的要求。

垃圾焚烧与IDC协同模式加速落地

政策支持明确,绿电价值凸显

2025年底前,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需实现PUE不高于1.2,绿电使用比例超80%。垃圾焚烧发电的绿电属性可解决IDC能耗指标难题,其年利用小时数达8200小时,接近核电水平,且度电成本仅0.37元,显著低于风光配储与燃气发电。此外,溴化锂余热制冷技术可将蒸汽转化为冷能,进一步降低IDC制冷系统能耗,形成“发电+供冷”双重收益。

企业合作案例验证经济性提升空间

以军信股份为例,其垃圾焚烧项目通过直供电与蒸汽供热,单吨垃圾增收潜力显著。测算显示,若蒸汽售价达150元/吨,单吨净利弹性可达75%。此外,瀚蓝环境通过整合粤丰环保的韶关项目,布局粤港澳大湾区东数西算节点,探索垃圾焚烧与区域算力集群的深度绑定,强化区位协同优势。

技术路径清晰,行业扩容可期

垃圾焚烧与IDC的合作不仅解决绿电需求,还通过技术整合提升资产收益率。例如,垃圾焚烧厂就近为分布式IDC供电,减少输电损耗;余热制冷替代传统电制冷,降低PUE值。政策推动下,具备产能布局优势的企业,如永兴股份绿色动力等,有望受益于区域需求增长,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