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博通ASIC业务领跑高景气周期,Manus点燃AI代理应用热潮

全球半导体与AI产业近期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在芯片领域,博通凭借明确的ASIC(专用集成电路)业务增长预期,成为市场焦点;而在应用端,以Manus为代表的AI代理技术推动多模态应用加速落地,引发行业热潮。

一、ASIC芯片市场分化:博通受益于AI基建确定性

博通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AI相关订单及ASIC业务收入指引超预期,推动盘后股价上涨近6%。相比之下,美满电子尽管整体业绩超预期,但其数据中心业务增速从上一季的98%骤降至78%,叠加对定制芯片业务前景的模糊指引,导致其盘后股价大幅下跌近20%。

短期看,这一分化反映了市场对ASIC芯片需求能否持续高增的担忧。当前,AI训练侧对GPU的需求逐步向推理侧扩散,而推理端对算力成本和能效更敏感,ASIC凭借高密度、低功耗的特性成为理想选择。长期来看,随着AI推理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如AI助手、多模态内容生成等),ASIC芯片有望在边缘计算和云数据中心同步放量,进一步巩固其在AI算力市场的增量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苹果最新发布的M3Ultra处理器最高支持512GB混合内存,可单机推理4bit量化的大模型,双机互联即可运行FP8精度的原版大模型。这一进展凸显了ASIC在端侧AI推理场景的潜力,也为行业树立了技术标杆。

二、AI代理与多模态应用加速渗透

在AI应用层,AI代理(Agent)成为新热点。Monica.im团队推出的Manus主打“自主完成复杂任务”能力,其开源版本OpenManus迅速复刻,推动行业热度攀升。与此同时,多模态模型持续迭代:腾讯开源的HunyuanVideo-I2V框架支持图像转视频生成;智谱AI发布的CogView4首次在开源模型中实现汉字生成;谷歌Gemini助手则通过增强实时交互体验,推动AI助手类应用活跃度上升。

视频生成领域,Sora凭借周环比56%的增速成为现象级应用,而阿里、腾讯等厂商的开源动作,进一步降低了多模态技术的准入门槛。技术平民化背景下,AI代理与多模态能力的结合将加速行业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落地,例如智能客服、工业设计、影视制作等领域均存在明确需求。

风险提示:芯片制程良率不及预期;地缘政策扰动供应链;终端需求波动影响技术迭代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