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文运中国》第二集《历久弥新》的主题聚焦数字科技的应用如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在这集中,摄制组与外籍探访者一起走访了甘肃敦煌、四川三星堆、山西云冈石窟和山东曲阜四处文化地标,看科技如何赋能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
本集导演 | 周曾梅
经过深入的前期研究和讨论,我们发现这集的主题其实是如何使传统文化实现“赛博永生”。伴随科技的全方位赋能,各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被应用到了文物保护、展览展陈等各领域。
其中,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工程利用专业设备对千年壁画和雕塑进行数字化采集,并通过VR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莫高窟的魅力。三星堆的考古工作者们利用数字科技协助修复青铜文物,令古蜀文明重见天日。云冈研究院借助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云冈石窟建立数据档案,用3D打印技术等比复制洞窟,让云冈艺术走出国门。尼山圣境以孔子诞生地为依托,打造多维度文化体验区,通过多媒体礼乐盛典、无人机、烟花水秀等多种形式,让游客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
甘肃敦煌
莫高窟
四川广汉
三星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三星村,距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许多是被砸碎后掩埋的,包括青铜器、象牙和金器等。为了恢复这些文物残片本来的面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门成立了一间文物医院。在三星堆博物馆不远处的开放式文物修复馆内,游客可以看到文物修复现场。拥有丰富经验的文物修复师们利用数字科技协助人工,对这些器物进行了研究性复原。
山西大同
云冈石窟
自2005年起,云冈开始了数字化进程,通过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石窟建立数据档案。到2024年底,云冈石窟已完成了三分之二的洞窟信息采集。创新的3D打印技术可以等比例复制洞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云冈石窟艺术可以走向世界。
山东曲阜
孔庙&尼山圣境
在中国,没有人不认识孔子。即使对于外国人来说,孔子也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这一站,大牛来到了孔子的故乡——曲阜,从孔庙到尼山,看今天的中国人是如何用创新的展陈展览形式使古老智慧焕发新生,历久弥新。
在尼山参观,游客可以通过视觉上的震撼去感悟孔子,大学堂内有五个展厅,以五种不同的色彩展示孔子提倡的五种美德:仁、义、礼、智、信。
夜幕降临后,在孔子湖畔,还会上演一场由无人机、水幕和烟花共同演绎的“尼山夜秀”。时代在变迁,中国人所珍视的价值观仍具有永恒的魅力。尼山圣境创新的展陈形式,让古老的智慧充满了吸引力。
纪录片《文运中国》(英文名:China’s Culture Journey)是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记录新时代”精品纪录片项目,上海文化基金会市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真实传媒有限公司敖雪工作室承制。3月4日起每周二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播出。
纪录片《文运中国》 第二集《历久弥新》
3月11日晚22点
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播出
看东方APP、优酷、腾讯、爱奇艺、哔哩哔哩等新媒体
同步播出
CGTN英语新闻频道以及凤凰卫视等海外平台
全球播出